第六章拚搏與堅持的心理專注(2 / 3)

拚搏的人生,必定是精采的人生,必定是不因碌碌無為而虛度年華的人生。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是在和時間賽跑,拚搏的含義,是在譜寫一個不後悔的人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一寸光陰一寸金,人生匆匆幾十年,如白駒過隙,轉眼即逝,生命的可貴,在於它的不再回頭,人生的價值,是用有限的時間發揮自身的光和熱,你所麵臨的,將不再隻是你自己,生活中與你相關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會因為你的存在而有著改變,你也許不能改變社會,但你可以活出你最精彩的人生,給關心你愛護你支持你的人一份最好的回報。

認真的去生活吧!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裏生活出無限的精彩來,讓自己的夢不再隻是夢,讓所有的一切都因有著拚搏而變成現實吧!

2.學會拚搏的方法

在現實的生活中,總有些人認為自己“命運不好”、“環境惡劣”、“條件比別人差”,因此認為自己不是拚搏進取的材料,缺乏拚搏進取的勇氣這種想法是有害無益的,我們應該摒棄這種消積的思想,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麵對學習和生活的挑戰。

學會拚搏,就要有現代人的品質,具有朝氣蓬勃的進取精神,具有勇敢、熱忱、頑強、富於創新的人,才能成為時代新人。

學會拚搏,就要求人們以進取的態度對待人生。

學會拚搏,就是人類或個人為了生存和發展所奉行的一種不避艱險、百折不撓、不達目標絕不罷休的自信心。

張海迪曾說過:“總不會條條大路、每扇門都對我關閉吧!通往成功之路無非是布滿荊棘吧!無非是要有勇氣、敢闖,披荊斬棘時能夠忍受痛苦,這兩條,我都不怕。”

無數英才以其奮鬥曆程昭示我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誰拚搏,誰就能踏上通往勝利之路的橋梁,誰進取,誰就能掌握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

我們平時該如何培養自己的拚搏精神呢?

(1)從小事做起。

日常小事是鍛煉我們拚搏精神的基本途徑。有些人感歎自己生不逢時,無大風大浪顯不出真品性,忽視在平凡生活、平凡小事中培養自己的拚搏意識。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習、科研、勞動、集體活動等都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沒有頑強的拚搏精神,是很難做出一番成就的。

例如,學習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腦力勞動,要完成學習任務,就必須隨時同出現的困難做鬥爭,要排除幹擾專心聽講,要反複操練練習題至熟練掌握知識要點,要攻克難題不留障礙,學習的每一步成功皆與我們的拚搏精神相伴。這些日常行為在不斷磨練著我們的拚搏意識。

(2)加強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能培養我們頑強拚搏的意誌品質。據研究,騎自行車可鍛煉頑強性,球類運動可鍛煉獨立性,跑步可鍛煉自製力等。

尤其是長跑,一個人若能風雨無阻,數年如一日地堅持長跑,就是一種對自己意誌的磨練。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為了鍛煉身體每天都堅持蕩秋千、跳木馬、踢毽子,後來又學習遊泳和爬山。到了湖南一師後,在老師的影響下,又增加了冷水浴、靜坐、風浴、日浴等,在酷日和狂風中鍛煉自己的身體,同時,也培養了敢於拚搏的意誌品質。

可見,自覺地、經常地、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培養我們不怕吃苦,敢於拚搏奮鬥的意誌品質。並且,健全的體魄也使得我們的拚搏更容易達到理想目標。

(3)不怕挫折

我們現代人物質生活水平比較高,生活比較幸福,需要拚搏的機會卻比以前少了,這對我們的成功很不利。因此,我們要適當地給自己一些壓力,做一些比較難的事情,多經受一些挫折和失敗,這對培養我們的拚搏意識很有好處。

一位記者曾問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你認為一個作家最好的早期訓練是什麼?”

他毫不遲疑地回答:“不愉快的童年。”作家如此,其他領域的傑出人物也是如此。

困苦與挫折是造成我們百折不撓、頑強拚搏的奮鬥精神的根由。因此我們要主動參加更多的實踐活動,多吃一點苦絕不是什麼壞事。這不僅有利於克服不良的意誌品質,而且有利於我們拚搏意識的培養。

人生能有幾回搏。隻有拚搏,人生才能綻放異彩;隻有拚搏,才能發揮智慧的潛力;隻有拚搏,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讓我們以舍我其誰的勇氣為帆,以獻身理想的信念為指引,以自強不息的拚搏為槳,駕起人生的巨輪,向成功的彼岸遠航!

貼心小提示

拚搏精神是使我們走向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可是我們現在的孩子很少再有吃苦的機會,所以拚搏意識往往很淡薄。你是不是也發現自己的孩子太過嬌氣,缺乏拚搏精神。不妨試試下邊的方法吧!

首先,要幫助孩子確定明確的、可行的目標。目標明確,就像一顆明亮的航標燈,給孩子的行動指引清晰的方向。目標可行,才有利於激發孩子的活動興趣和自信心。有了明確目標去拚搏。

其次,在孩子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要善於激勵他。對世界級的運動員的調查發現,在他們的早期生活中,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是父母的激勵,可見激勵對孩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取得的成績,即使是“不起眼”的成功,也要給予肯定和表揚,因為孩子取得的成績,是與外界較量的結果,是展現自己能力的嚐試,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容易的,適時得到讚許和激勵,可以強化孩子為成功而努力拚搏的意識。

再次,當孩子在前進路上遇到挫折時,要給孩子以鼓勵。當孩子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磨難時,作為父母,用不著沮喪,用不著埋怨,隻要對孩子說:“跌倒了,爬起來!”你就贏了,就知道什麼叫“勝利”了。你的孩子就會從苦難中奮起。

我們既要讓孩子有成功的快樂體驗,也要結合所遇的挫折與困難進行教育,兩者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培養起孩子良好的耐挫力與正確對待一切事物的態度,仔細品嚐挫折帶來的人生感悟,並且抬起頭,一次又一次地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是沒有成功。我相信,我能行!”讓孩子深刻體會到“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的滋味。

對孩子來說,鼓勵他去克服困難,比替他解決困難有益得多。父母的鼓勵,能給孩子無窮的力量,增強他克服困難的信心。

當孩子克服了困難,取得了成功時,父母還應該與孩子一起總結克服困難的曆程,讓孩子在品味成功的喜悅時,回味前進路上的艱辛,把克服困難與取得成功聯係起來,為自己的頑強作風和拚搏精神感到自豪。

同時,我們還要選擇合適的運動。生命在於運動。經常的運動不但可以促進孩子身體的發展,有利於提高孩子適應環境、抵禦疾病的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意誌、合作等品質,形成熱情活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對孩子來說,很多遊戲就是很好的運動。

例如跳繩、跳皮筋、打沙包、比賽跑步等。父母應當以身作則,帶頭運動,成為孩子的榜樣,熱愛運動的家長必然會教出熱愛運動的孩子。

最後,我們還要營造向上、積極,拚搏的家庭環境。家庭能滿足孩子的最基本的需要,良好的家庭環境會使幼兒養成各種期望的態度和行為,更為重要的是,健康的家庭氣氛能滿足幼兒安全、愛、歸屬、尊重、成就感等較為高級的需要。

營造積極向上、和睦和諧的家庭氛圍,是物質上和精神上都要給予孩子一個良好而舒適的學習環境。其中父母積極向上、勤奮好學的自身拚搏和成長過程就是難得的優質教育資源。

父母可以經常帶孩子外出旅遊或參加各種野外活動,既開闊孩子的眼界,又培養孩子獨立、吃苦耐勞及無畏的心態,磨練他們的意誌,學習生存。

另外在家中還要適當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他們的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及責任感,讓他們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學會生活。

相信孩子在父母長期的教育引導下,他們對人生、對自己所麵臨的困難與挫折的態度會更加開朗、豁達。他們的拚搏精神也會逐漸成會自己個性中的一部分。

第四節成功屬於持之以恒的人

成功的大門向來是朝著每一個人敞開的,能否踏進成功的大門關鍵是看我們是否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其實成功與失敗並非相隔萬裏,它們往往隻是相差一步之遠。無數事實證明,成功貴在堅持,在麵對困苦或是挫折的時候隻要你能持之以恒,堅定信念,就能勝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1.認識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人們都想在事業或學業上有所成就,但是,隻有一部分人取得了勝利,而相當一部分人卻陷入失敗的痛苦之中。

這是為什麼呢?

俗語說:功到自然成。按理說那些失敗者完全可以嚐到勝利的喜悅,但他們往往缺少一種勝利的必要條件,那就是持之以恒。這就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恒心是人類最重要的品質之一,正如滴水穿石的故事一樣:石頭很硬,不容易砸碎,可不引人注目的小水滴卻可以穿透它。這就是因為水滴有一顆持之以恒的心。

萬事隻要有恒心便會成功,學習也是如此,都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日久天長,肯定能攀登上科學的頂峰!

英國作家狄更斯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才在《大衛·科波菲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上的巨大成功。

愛迪生曾花了整整10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50000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被人們授予“發明大王”的美稱。

狄更斯和愛迪生就是靠持之以恒的精神而取得最後的勝利的。可見,持之以恒能夠使人取得事業和學業上的成功。

那些失敗者往往是在最後時刻未能堅持住而放棄努力,與成功失之交臂。一位化學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時,似乎發現一種新元素,但是麵對這繁瑣的提煉與實驗,他退卻了。

當另一化學家用了一年時間,經過無數次實驗,終於為元素家族再添新成員而名垂千古時,那位沒能堅持到底的化學家隻能默默地看著對方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這兩位化學家,一位堅持住了,取得了勝利;另一位卻沒有堅持住,未能取得成功。

可見,能否持之以恒是取得勝利的最後一道障礙。在最黑暗的時刻,也就是光明就要到來的時刻,越在這樣的時刻。越需要持之以恒。

科學家牛頓說過:“一個人做事如果沒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的確,要成就一番大事業,若是沒有恒心,那是不可能的。在學習生活中,恒心是不可或缺的。

一個人在確定了奮鬥目標以後,若能持之以恒,始終如一地為實現目標而奮鬥,目標就可以達到。

2.做到持之以恒的要訣

恒心毅力是一種心智狀態,所以是可以培養訓練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所有的心態一樣,奠基於確切目標。我們該如何培養自己持之以恒的精神呢?

(1)目標堅定

知道自己所求為何物,是第一步,而且也許是培養恒心毅力最重要的一步。強烈的動機可以驅使人超越諸多困境。

人們的行動都是受動機支配的,而動機的萌發則起源於需要的滿足。什麼也不需要或者說什麼也不追求的人,從來沒有。

人都是有各自的需要,也有各自的追求;隻是由於人生觀的不同,不同的人總是把不同的追求作為自己最大的滿足。

斯大林曾說:偉大的目的產生偉大的毅力。從奧斯特洛夫斯基和張海迪身上,我們可以充地看到,崇高的人生目的怎樣有力地激發出堅韌的毅力。

(2)強烈渴望

追求強烈渴望的目標,相形之下是比較容易有恒心毅力,並堅持到底。

(3)從小事做起

李四光一向以工作堅韌、一絲不苟著稱,這與他年輕時就鍛煉自己每步走零點8米這類的小事不無關係。道爾頓平生不畏困難,看來從他在50年天天觀察氣象而養成的韌性中得益非淺。

高爾基說: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製,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今天,你或許挑不起100斤的擔子,但你可以挑30斤。隻要你天天挑,月月練,總有一天,100斤擔子壓在你肩上,你能健步如飛。

小事情很多,從哪些小事情做起,有的人好睡懶覺,那不妨來個睜眼就起;有的人碰到書就想打瞌睡,那就每天強迫自己讀一小時的書,不讀完就不睡覺,隻要天天強迫自己坐在書本麵前,習慣總會形成,毅力也就油然而生。

人是需要從自己做起的,因為人有惰性。克服惰性需要毅力。任何惰性都是相通的,任何意誌性的行動也是共生的。事物從來相輔相成,此長彼消。從小事情就可以培養大毅力,其道理就在其中。

(4)自立自強

相信自己有能力執行計劃,可以鼓舞一個人堅持計劃不放棄。

(5)正確的知識

知道自己的明智計劃是有經驗或以觀察為根據,可以鼓勵人堅定不移;不知情而光是猜想,則易摧毀恒心毅力。

(6)合作意識

和他人和諧互助、彼此了解、聲息相通,容易助長恒心毅力。

(7)培養興趣

有人說興趣是持之以恒的門檻,這話是有道理的。法布爾對昆蟲有特殊的愛好,他在樹下觀察昆蟲,可以一趴就是半天。

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說:我經常不分日夜地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裏,有人以為我很苦,其實這隻是我興趣所在,我感到其樂無窮的事情,自然有毅力幹下去了。

當然我們的興趣有直觀興趣和內在興趣之分,但兩者是可以轉換的。如有的人對學外文興味索然,可他懂得,學好外文是促進自己發展需要,對這個需要,他有興趣,因此他能強迫自己堅持學外文。

在學的過程中,對外文的興趣也就能夠漸漸培養起來,這反過來又能進一步激發他堅持學外文的毅力。一個人一旦對某種事物、某項工作發生內在的穩定的興趣,那麼,令人向往的毅力不知不覺來到他身邊,也就成為十分自然的事情。

(8)由易入難

有些人很想把某件事情善始善終的幹完但往往因為事情的難度太大而難以為繼。對恒心不太強的人來說,在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突破口時,一定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由易入難的原則。

貼心小提示

持之以恒讓我們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任務,並最終實現自己的成功。你有這種精神嗎?現在我們來測試一下吧!

下麵有30個題目,每題均有“是”“是否之間”“否”三種可選答案,按符合自己的情況作答。

1.我很喜歡長跑、遠足、爬山等體育活動,並非我的身體特別適合這些運動,而是它們能有效地培養我的毅力。

2.我做事經常虎頭蛇尾。

3.我信奉萬事“不幹則已,幹則必成”的格言。

4.做事不必太認真,我的計劃是經常改變的。

5.不該做的事情即使對我很有誘惑力,我也能克製自己不去做。

6.一件事該不該做的標準,主要取決於我是否有興趣。

7.我常常強迫自己去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

8.我的生活不太有規律,睡懶覺是常有的。

9.我不喜歡一遇到困難就求助於人。

10.遇到複雜的事情我常常猶豫不決。

11.我決定做某件事時,往往說幹就幹,很少拖延。

12.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很容易發脾氣,有時明知不對,也不能克製。

13.我相信事情的成功主要取決於自己的努力。

14.我認為機遇比奮鬥更重要。

15.越是困難的事情,我做起來越是有勁。

16.和別人爭吵時,我常要說些事後感到後悔的過頭話。

17.我對自己的計劃很認真,沒有意外情況,總要設法使它如期完成。

18.我常因讀一本引人入勝的小說而不能按時入睡。

19.我不怕落後,相信後者可以居上。

20.我很難長時間做一件重要又枯燥的事情。

21.一旦決定晚上不看電視,即使電視節目再精彩,我也不會去看。

22.因為優柔寡斷,我已多次錯失良機。

23.有風險的事情,我不像有的人那樣總是借故推辭。

24.我感到自己很任性,常常是想怎樣就怎樣。

25.做錯了,我敢於承擔責任,即使為此可能受處分。

26.在意外情況麵前,我常常驚慌失措。

27.“勝利常在堅持之中”,我喜歡照此去實踐。

28.我感到清苦的生活比什麼都難受。

29.別人做不成的事情,我常能做成,因為我比別人更有恒心。

30.我明知自己缺乏意誌,但總感到難以改善。

現在我們來統計一下你的最後得分吧!奇數題答“是”得2分,答“否”得0分,答“是否之間”得1分;偶數題答“是”得0分,答“否”得2分,答“是否之間”得1分。

總分在45分以上,說明你非常有恒心。

總分在20分以下,說明你的恒心不足。

總分在兩者之間,要想成為持之以恒者還需磨煉,而蛻變為意誌薄弱者似乎也隻是一步之遙。

第五節學會將壓力變成動力

當今有不少人都背負著沉重的生活壓力,時常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憂慮總是永無止境。從而讓自己的生命中充滿了壓力,感到身心疲憊。

其實,在一個充滿競爭的大環境中,每個人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壓力。這是很正常的,關鍵在於自己如何對待。

必要的情況下,我們不妨換一種思維,學會調整自己,這樣你會慢慢發現,壓力反而可以變成一種動力,並能由此不斷推動你努力前進。

1.認識壓力與動力

我們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裏,工作、學業、生活或多或少都會帶給我們壓力,但我們應當意識到這是普遍現象,壓力每個人都有,隻是大家感知的程度、對待的態度不一樣罷了。

壓力是壞事,也是好事,這要看我們從什麼角度去看,去分析。麵對壓力的態度很重要,甚至決定一個人的人生。

如果我們感到生活與工作沒有任何壓力,那表明我們很可能是目標感欠缺,動力羸弱的人。

我們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甚至連鍾都懶得撞一下,無所事事地打發著人生,白白地蹉跎了歲月。這樣的生命的意義將大打折扣,這樣的人生將缺乏許多神采。

壓力本身就是我們生活和工作的調味劑。麵對環境到來的變化和刺激,我們應該努力去體驗快樂,積極適應,生命有時因壓力而豐富。挺過去,你會體會到別樣的精彩。

我們必須有適量刺激,才能更好生活。刺激過度或不足,人都無法適應。適當的壓力既有利於機體平衡,也有利於心理健康。壓力能夠激發我們采取行動,促使我們去做某些事情。我們的生活需要冒一些風險,我們需要承受一些壓力,以確保我們從生活中獲得些東西。

既然這樣我們就別再浪費精力去阻止壓力進入工作、生活了,應該試著以積極的態度迎接壓力,並轉化為動力,這才是根本。

否則,我們在壓力麵前便會喪失了信心,失掉了勇氣,沒有了鬥誌。被壓力所嚇倒,被壓力所蒙蔽,被壓力所征服,被暫時的困難消退了勇氣,被麵臨的困境消磨了精神,被眼前的艱險擊垮了信念。

壓力麵前采取什麼態度,關係到我們一個人的人生哲學與人生的價值。隻有勇於麵對壓力,善於把壓力化為動力,我們的人生才會異常豐滿,我們也才能充分體會到生命的意義。

反之,如果我們隻會逃避現實,推委困難,不敢直麵壓力,我們的人生必將幹癟黯淡,我們的生命必將缺乏光彩。

2.克服壓力的方法

我們應該看到,現實生活中壓力無處不在,又不可避免,雖然有的人被壓力擊垮,一蹶不振,而有的人過得更有意義,更有效率,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我們是消極麵對壓力,還是對壓力進行有效運用。我們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克服自己遇到的壓力呢?

(1)查明來源

查明來源,才能讓我們逐一克服。讓我們感到壓力的因素一般有下麵幾個方麵:期望值過高;雇員與老板之間的權力壓力;來自同事間的競爭壓力;來自情感的壓力;以及來自家庭方麵的壓力。

(2)認清壓力

機體對壓力往往有一種天生的吸收和緩衝機製,一般的生活壓力會被身體轉化成活力與激情。如果一個人生活在流動的、不停變化的壓力叢中,他的機體不僅可以是健康的,也是有飽滿能量的。

壓力過小的生活讓人消沉、昏昏欲睡、機體懈怠、思維變慢。但有兩種壓力可能使機體調節失常,一是突如其來的過大壓力;二是持續不變低量的壓力。稍微過多的壓力引發紛亂的情緒。較大的壓力帶來軀體各種不適反應。過大的壓力出現意識縮窄,對環境反應遲鈍,心身處在崩潰的邊緣。

(3)接受壓力

逃避壓力,並不能讓我們有效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與壓力相處,坦然接受壓力。讓我們做一個有心人,拋去舊壓力,迎接新壓力,並克服解決,創造奇跡

(4)緩解壓力

緩解壓力的方法有很多:如冥想、流淚、體育鍛煉等,都能讓我們在不能承受壓力的時候,讓感情得到釋放,壓力得到減輕。

平衡壓力軀體與精神兩種壓力有點像翹翹板,軀體壓力大,精神壓力也會慢慢增大,反之亦然。通過放鬆來釋放軀體壓力,精神的壓力也在釋放。

當我們集中心智工作太久,或者長期處在競爭的狀態裏,可通過機體的放鬆來釋放內在的壓力。而當我們懈怠太久,無所事事的時候,通過機體的運動來保持精神的活力。

(5)調節壓力

管理好各類壓力有很多可操作的好方法,如寫壓力日記、生物反饋、肌肉放鬆訓練、冥想與想象、倒數放鬆、自我催眠、一分鍾放鬆技巧等,並按照各種生活場景給予恰當的提示與指導,可以作為人們壓力管理的手冊。

(6)積極心態

良好的心態可增加我們應對壓力的能力,不良的心態本身就像一團亂麻,幹擾我們的內心。

壓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壓力有不恰當的觀念與反應。越怕壓力就越會生活在壓力的恐懼中,喜歡壓力的人在任何壓力麵前都會遊刃有餘,讓我們坦然麵對壓力,勇敢走向成功。

3.增強動力的要訣

壓力得到減輕,並不代表我們就有了十足的動力,那些有著強烈的、熱切的渴望去達成目標的人才是真正動力十足的人。但這種特別的品質隻有少數特權人物才能擁有嗎?我們該如何培養熱望,讓自己也變得動力十足呢?

(1)斷絕後路

如果我們的目標確實對我們非常重要,那麼我們就可以從斷絕後路開始,如此我們就別無選擇,隻能前進。這就是兵法上所說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

比如,如果我們想開展自己的新事業,就可以從辭掉現在的工作開始。寫封辭職信,放進貼了郵票、寫了老板地址的信封裏,交給一個信得過的朋友,告訴他,如果自己在某個確定的日期還沒有辭職的話,就把這封信投進郵箱。

(2)大膽展示

假設我們有了一個重要目標,我們可以找些招貼紙板,然後做些自己的海報,上麵寫上自己的目標,然後把海報貼滿房子。把電腦屏保也改成同樣的話,或一些同等的動力語。如果在一間辦公室工作,也用同樣方法改造我們的辦公室。別在意同事怎麼想,去做就是了,他們可能一開始會指指戳戳地笑話你,但也會看我們的行動如何。

(3)交好的朋友

結交一些會鼓勵我們向目標前進的朋友,抽時間跟他們多相處。隻跟那些支持我們的人分享你的目標,而不是那些漠不關心甚至冷嘲熱諷的家夥。

同時我們還必須從生活中剔除那些消極的人,思維模式是具有傳染性的,我們還是把自己的時間花在那些值得被傳染的人身上吧!

(4)激勵自己

勵誌性的書籍和音頻是培養熱望最好的資源之一。如果我們想戒煙,就看一些戒了煙的人寫的關於如何戒煙的書。如果我們想開展事業,那就開始海量閱讀生意方麵的書。

我們每天至少花15分鍾讓自己頭腦充滿某些形式的激勵性材料,這會讓我們的“電池”持續充電,讓我們的渴望保持不變的強度。

(5)立即行動

一旦我們為自己設定目標,就立即行動。當我們剛剛開始為一個新目標努力時,別過多地考慮設定長期詳細目標的問題。

動力總是跟隨在行動之後,持續行動的動力給動機增加了燃料,而拖延則會謀殺動機。所以,勇敢地行動吧!就像不會失敗一樣。如果我們總是給渴望增加燃料,就會達到明白自己永遠不會放棄的程度,最終成功就隻是時間問題了。

總之,讓我們行動起來,坦然麵對一切生活壓力吧!讓我們把所有的壓力都變成我們前進的動力,讓我們的火焰永不熄滅。隻要我們有足夠的積極能量伴隨,我們很快就能達成積極的成果。變成一個動力十足的人。

貼心小提示

正常的壓力是推動力,過重的壓力則會傷身傷神。究竟怎樣算是正常的壓力,怎樣才算是過重的壓力呢?長期麵對壓力,會對健康造成怎樣的影響?我們該如何應付壓力,才不會讓壓力把我們打敗呢?

你現在可能還在為這些壓力問題所苦惱,那麼看看這些小方法吧!可能對你減輕心理壓力很有幫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