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想當廚子的將軍不是好士兵(1 / 3)

大宋劍門縣李武村,一大早便鑼鼓喧天熱鬧非凡,而這熱鬧的源頭正是本村大戶李老爺家。

李老爺家占地寬廣的宅子裏,眾人忙翻了天。張燈結彩的前堂裏迎來送往,臨時搭建的後廚也是灶旺油滾。不再“傻瓜”的趙吉在父親的指點下運刀如飛,一會兒切幾盆蘿卜絲、冬瓜條之類的素菜,一會兒又切些肉絲肉片,竟是在一個時辰內備好了兩頓酒席所需的所有的配菜。把正在油鍋邊過油的趙昌明看得直點頭,心裏默念著從文人嘴裏學來的一句“孺子可教”。

看趙吉把切好的肉已經分類裝好,趙昌明丟下手裏的大油勺趕緊端來一碗熱茶:“累了吧,吉兒,來喝口茶,去那邊歇會兒!”

“吉兒?又來了!我怎麼這麼不愛聽呢!”接過茶碗的趙吉暗自腹誹,也不管碗邊的油膩,咕咚喝下一口就朝一邊的長條凳上坐去,“這時候來根兒煙抽該多好啊!”。

此時才上午時分,新娘子都沒到,離晚間的正席還有好幾個時辰,基本做好準備工作的趙家父子兩就跟閑人一樣,各自端著一碗茶坐在條凳上,看那些幫忙的人出出進進。

“爹,這李老爺家做啥的,娶媳婦弄這麼大排場?”得到父親讚賞的趙吉此刻渾身放鬆。

也奇怪,三天前剛剛醒轉時腦袋裏一片糊塗,對這個時代可謂一無所知,很多東西都需要這個父親的解釋才能“記起”。可慢慢卻發現自己腦袋裏有著很多原本屬於“趙吉”的記憶,才知道這個趙吉原來是一個憨厚孝順的家夥,隻是腦袋著實有些不靈光,這個從記事起就被父親強製進行廚藝鍛煉的家夥,直到如今十七歲的年紀,居然連切個蘿卜絲兒都成問題,就更不用說掌勺了。要不是老趙家如今隻有這父子倆,老趙又舍不得請人,這趙吉說不得連打下手的機會都撈不著。

“嘶~啊~”趙昌明喝下一口濃濃的熱茶,抹抹嘴再抹一抹額頭的汗,雖是深秋季節,在油鍋邊站了很久的老趙依然是熱得滿頭大汗。

“這李老爺家可了不得,祖上出過一個大官,這一家在這一片都是說得上話的,你看這些幫忙的,哪一家不是靠著種他家的地過日子的。”趙昌明說著還發出一聲羨慕的感歎。

“那就是地主了!”想不到啊,自己穿越過來第一遭見世麵就是到傳說中的大地主家幹活,還別說,地主家還真是有氣派。

“地主?嗯,李老爺今天可不是地主麼!你小子拽這麼文縐縐的詞兒幹啥,”大宋年間的老趙當然不知道兒子嘴裏的“地主”是什麼意思,左右看了看,小聲道“這李老爺為人和善,修橋補路的事情沒少幹,可就是一直無後,直到四十多歲才生了個獨子,今年也是十七歲,張羅著娶了一房媳婦,當然要大操大辦了。”

“哦~”趙吉丟給爹一個了解的表情,心說老李這生育力也太差了。

“爹,這李老爺家咋就要請我們來做這席麵呢?”雖已擁有了趙吉的大部分記憶,可奈何這位趙吉小友天生憨厚愚笨,絕對是能不多想就不多想的主,弄得此刻的趙吉肚子依然有十萬個為什麼。

“吉兒啊,這可不是爹我自吹,十裏八鄉哪個不知我們老趙家的手藝,不是我吹,咱們縣城最好的‘來爽酒樓’的大師傅都沒爹這手藝。”說起自己的手藝,老趙那不算挺拔的腰都有了力量,身子坐得直直的,“這婚嫁席麵,不找你爹我還能找誰?這要以前,八抬大轎也不可能請到咱們家的人出麵,咱們家祖上以前可是皇宮裏的禦廚,還是被唐玄宗封了品級的,皇帝老爺嚐了趙家的手藝都要點頭的,也就現在,唉,英雄落難呐!”

聲音越來越小,到最後一聲歎息,大有撫今追昔的味道,想起祖上的榮光,再看看目下的處境,侃侃而談的趙昌明竟是沉默良久,眼裏還有絲絲淚光。

一旁聆聽教誨的趙吉知趣地不再言語,這些東西,在那個趙吉的記憶裏還是有相當多的,翻看那些記憶,趙吉竟是有些哭笑不得。

這位四十不到的父親,居然從趙吉懂事起就不斷宣教著祖上的榮光,每次講起那些發生在幾百年前的事情,這位被貧窮折磨到雙眼無神的男子總是會眉飛色舞大手激揚,那些發生在灶間案台的“精彩”故事經他嘴裏出來,就仿佛他親身經曆過一般,可也正是這樣的追思祖先,每次都會以黯然神傷結束,誰叫現在的老趙家是這樣一個人丁單薄家徒四壁的樣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