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這裏是廣闊無垠的鹽堿灘,人煙稀少,一片荒漠,目之所及是茂密的紮篷菜、堿篷棵。由於常年的雨水衝刷和海水倒灌,形成許多溝壑、港汊、水澱、沙丘。道路是沒有的,炮車和大車隻能從相對平坦的板結地上前進。

突然,一條幾十米寬的河灘擋住去路,這是此行第一道難關。河灘裏溝溝坎坎,涓涓細流雖然波緩水淺,但河床多流沙,弄不好炮車會陷進去貽誤時間。幸好段祺瑞勘探時找到一段膠泥板結地,也是河水最淺的一段。

隊伍停下來,他組織同學把彈藥車,火炮等先推過河,段祺瑞挽起褲腿,率先跳入冰冷水中,喊著號子有的推,有的拽。他胸有成竹,指揮若定,令師生和考評官稱讚不已。整個過河時間隻用了40多分鍾。不僅如此,他還善於節省時間,從渡河伊始,就建議夥頭軍埋鍋造飯,隊伍過河飯菜做好,同學們熱呼呼吃了一頓早餐。同學們心服口服,樂於臣服他這位年輕指揮員……部隊唱著歌,鬥誌昂揚地出發了,比預定時間提前1小時20分鍾。

不料,在通過第二道難關時發生事故。

這條河有20多米寬,2、3米深,兩岸坡度很陡。工程科師生提前在這裏架了一座浮橋。下麵由幾十條漁船連接起來做載體,中間以檁條圓木為橋桁,以門板為橋麵。這些材料都是從漁村強征來的,質量差,多係朽木。為節省材料,橋麵隻有2米多寬,桁木應削成平麵,用卯釘釘牢,以免滾動。但工程科學員偷工減料,敷衍塞責,隻用繩索粗略捆綁了事。當炮車小心翼翼通過時,將幾根朽木碾碎,桁木滑脫,船板、門板壓斷,造成炮車下陷事故,一匹馬腿折斷,兩個學員負傷,炮車險遭傾覆……造成事故的起因在德教習。他身為工兵科監督,經常為炮科取得的卓越成績而妒忌,為哲寧和段祺瑞大出風頭而不滿,為這次軍演未能當上參謀長而不快。他屢次向炮科發難,但不得要領,便想到利用這次軍演做手腳,讓炮科丟臉……哲寧暴跳如雷,立刻給正、副指揮發報,報告事故經過和起因。李長樂、楊宗濂來到事故現場,親臨觀陣的李鴻章也聞訊趕到。沒等哲寧把話說完,德教習就火冒三丈,強詞奪理,兩個大鼻子吵了起來,直至破口大罵。被參謀長李堡喝住。李長樂命令,立刻處理現場,勿使演習受阻,事故原因留待後處。

雖然出現事故,但段祺瑞卻暗自高興,這給他大顯身手之機。他馬上帶領學員先卸去騾馬,拖開火炮,熟練地撤換掉斷裂的桁木、門板,然後推的推,撬的撬,拽的拽,沒多久就順利地把炮車拖上彼岸。表現的既嫻熟又冷靜,既能做到身先士卒,雙能做到群策群力。在場的觀察員,考評官都對他讚賞有加。同時也引起李鴻章的注意,他問身旁的楊宗濂那個年輕教習是何人?楊宗濂說:“報告大人,他不是教習,是炮科學生段祺瑞,此生係淮軍將領段佩之嫡孫,天資聰明,天賦極高,每次考試名列前茅。”李鴻章欣慰地說:“好,此生頗具組織才能,日後必成大器,要好生培養。”楊宗濂頗感驕傲:“是!”

天公不作美。本來陰沉沉的天空,突然淅淅瀝瀝下起小雨,西北風一刮,學員們單薄的軍衣濕透,凍得磕牙打戰。炮車陷進淤泥裏,人馬在泥水裏掙紮,給行軍、操炮帶來極大不便。無風三尺浪的大海,更是風高浪急,風力達4、5級。活動靶隨著風浪時起時浮,左右搖晃,演習難度加大。中外教習怕影響成績,紛紛要求改期。然而,李鴻章正安坐觀察棚,舉著望遠鏡看得起勁,嚇的楊宗濂把話咽回去。

演習如期舉行。果然,演練成績大打折扣。開始射擊的幾組學員,無一命中目標。李鴻章的臉陰得像這陰沉的天空,中外教習也忐忑不安。接下去的幾炮成績也不理想。李鴻章興味索然,想離開觀操棚。

正在這時,有人高喊:“打中了,打中了!”李鴻章趕忙拿起剛剛放下的望遠鏡重新觀看,這名炮手果然身手不凡,在這惡劣氣候中,竟能三發三中,炮炮皆中靶心。李鴻章興奮地說:“命炮手見我。”楊宗濂剛要轉達,他忽然改變主意:“不,帶我去見他。”

李鴻章在一大堆隨員陪同下來到段祺瑞的炮位前。當他得知炮是段祺瑞打的,而他隻有22歲時非常高興,不禁發出一聲讚歎:“啊,年輕有為!聽說你也是合肥人,段佩將軍的後代?”段祺瑞說:“是的大人。”李鴻章說:“嗯,好,我們還是老鄉呢。”段祺瑞說:“作為大人的家鄉人,小的倍感驕傲,大人的千秋功業是小的終生追求的目標。“李鴻章捋須微笑,意味深長地說了兩個好字……李鴻章那陰鷙的眼睛燃起火花。他是洋務派首領,不時受到頑固派,清流黨的掣肘和攻詰;洋務派內部也是派別林立,各懷異向。李鴻章為擴大勢力,特別注重提掖同鄉和同黨,特別是青年才俊,因此,動了提掖這位小老鄉的念頭。段祺瑞得到當今權臣的青睞,樂得心花怒放。他雖然年輕,沒見過什麼大世麵,但不怯場,不心虛,依然沉著冷靜,堅定自信。李鴻章命他再打幾炮。他嫻熟地瞄準定位,剛要發炮,李鴻章意外地把他攔住:“慢!”他親自走到瞄準鏡前瞄望:“哎,不對呀,怎麼偏離靶心幾度?”段祺瑞從容回答:“因為海上有5級風,炮彈會受風力影響偏離彈著點,還要考慮距離,空氣溫度、濕度等因素,所以,必須有一定的修正值……”李鴻章對侍從說:“拿紙筆,讓他算給我看。”段祺瑞說:“大人,戰場上間不容發,瞬息萬變,必頃用心算。”李鴻章對身旁教習說:“你們也算,寫在手上。”

段祺瑞不假思索,隻把眼珠凝聚片刻就算了出來。其他人費精拔力才算出來,比段祺瑞慢了2、3分鍾,有的還交了白卷。李鴻章故意給他打亂方位,段祺瑞很快校正過來,李鴻章高興地喊:“開炮!”果然彈無虛發,彈彈中的。李鴻章非常高興,稱他是可造之才,年輕有為,並同他照相留念,以資鼓勵……1890年(光緒十六年)冬,威海衛碼頭人頭攢動,有男有女,有的手拿花束,有的舉著接人招牌,人們翹首企盼著客輪進港靠岸。人群裏有段從德夫婦、女兒和外孫女;還有段祺瑞的好友,薛家父女等十幾人。段祺瑞今天學成歸來,親朋好友來碼頭接他。

3年前,段祺瑞以“最優等”的成績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炮科。李鴻章為他頒獎,楊宗濂為他戴花,《天津時報》、《北華捷報》報道他的事跡。一時間,他成了焦點人物。畢業後,他走出校門,到旅順港口監修炮台,完成一年的生產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