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徐世昌與靳雲鵬意氣相投,同病相憐,徐世昌從本心講不願意靳雲鵬下台;二來,靳雲鵬有直、奉兩係撐腰,徐世昌要想聯直奉製皖,靳不可或缺;其三,有靳抗衡製約安福係,他徐世昌便可坐收漁利,保住自已的地位。所以,徐對靳的辭職,采取“拖延戰術”,屢次批靳休假,以達到留任的目的。

曹錕和張作霖對安福係三番五次倒閣大為惱火,他們認為這是針對他們的。於是,使出全身解數,發動“護閣”運動。在短短20天內,發表抨擊安福係的通電達20多次,調門一次比一次高。盡管直奉函電交馳,但未能傷及安福係皮毛。有人建議:挽留靳內閣“非電文所能為力,必由事實著手”。於是,吳佩孚加緊撤防步伐,決定實行兵諫;張作霖增派奉軍入關,4營先頭部隊開進廊坊。使已經緊張的局勢益發緊張起來……5月20日拂曉,田野籠罩著輕紗般薄霧,微風吹送著初夏清新溫馨的氣息,晨星漸漸隱退,朝霞初露東方。衡陽碼頭上擁擠著黑壓壓的人群。戰馬嘶鳴,官兵喧鬧,各種武器的碰撞和紛亂的腳步聲和著優美喜慶的鑼鼓聲,組成一曲動人的交響。直軍將士就要離開生活戰鬥3年的土地了,心裏有說不出的感慨。

早就得到直軍撤軍信息的衡陽各界人士,組成龐大的歡送團,紛紛來到碼頭送行。他們握著官兵的手,牽著官兵的衣,說著依依惜別的話語。有的悲悲切切,有的泣不成聲,或贈送食品,或贈送什物,場麵十分感人。吳軍在湘3年,紀律嚴明,秋毫無犯,與張敬堯的虎狼之師形成鮮明對比。這也是吳佩孚深得老百姓擁戴的原因之一。

有軍官喊:“弟兄們,為了感謝鄉親們的盛情,我們唱支歌好嗎?”“好——”

這時,碼頭上鼓不敲,鑼不響,鞭炮不放,千萬官兵百姓都安靜下來。他們唱道:北望神洲/渤海中風浪大作/想當年/吉黑遼沈人民安樂/長白山前設藩籬/黑龍江畔列城廓/到如今/倭寇任縱橫/曲雲惡/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權墜/江山如故/夷族錯落/何日奉命提銳旅/一戰恢複舊山河/卻歸來/永作蓬山遊/念彌陀。

這首氣勢磅礴 ,曲調優揚的歌曲是吳佩孚填詞,由第三師軍樂隊作曲而成的,名《滿江紅·登蓬萊閣》。許多衡陽百姓都已會唱,甚而作為學校校歌,大會會歌,街頭巷尾的流行歌曲,足見其影響之大。今天,不管在場的官兵,還是送行的百姓都扯著嗓子大唱,形成一股軍民同心的大合唱。

蕭耀南是這次行動的先頭部隊,他深情而惆悵地說:“這畢竟是我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土地啊,就這麼走了實在惋惜!”

“珩珊”,吳佩孚從披風裏伸出手,用力握握他的手說,“不要難過。我們失去的是一地一省,換來的卻是全中國!放心,我們會回來的。”

張福來嘟囔道:“湘督本該是玉帥的,幹嘛要讓?”

吳佩孚瞪了他一眼:“你又來了。”回頭關照蕭耀南,“記住,每團間隔30華裏,每營間隔10華裏。一遇狙擊即命前後棄舟登岸,作鉗形包抄。師部隨後跟上,由福來走旱路斷後。你隨時跟我電報聯係。”“是!”

“玉帥,”參謀處長張方嚴說,“你跟師部行動目標太大,還是隨別的船走吧。”

“不,”吳佩孚固執地說,“我不但隨師部走,而且要掛帥旗,大事張揚。越是這樣我越安全。”

“玉帥還是小心點好。”參謀長李濟臣說。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總參議張其鍠說,“這是玉帥的英明所在。”

“放心吧,殺我吳佩孚的子彈還沒造呢——出發!”

是啊,為撤防北歸,吳佩孚做了充分準備和周詳計劃。首先,他與南方簽訂停戰協定,首倡“罷兵息爭,”贏得國人擁戴;繼而大造撤防輿論,爭取國人同情與支持。他支持學生運動,力主拒簽巴黎和約,反對皖係和安福係的統治,要求歸還山東半島,從而博得“開明將軍”,“人民救星”等美譽。

他為了試探張敬堯的決心和膽識,早於3月份即把700名直軍家屬送回原籍。果然,張敬堯故作不知,未敢發難。為了穩住張敬堯,他屢次發電要求張敬堯派代表赴衡陽接防,並協同南北三方簽訂維持原有停戰線,雙方不得逾越的協定。

在正式撤防前,吳佩孚又放出第二個試探性“氣球”。他派出王承斌混成旅,分批進軍株洲、湘潭、牢牢控製了水路大動脈,既牽製了衡山的吳新田,又製約了長沙的張敬堯,等於給皖係防地埋上一顆巨型炸彈。這種挑釁性的措施,並未激惹張敬堯。看來,他真的被“常勝將軍”咄咄逼人之勢嚇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