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祺瑞在就職宣言中有“本執政誓當鞏固共和,導揚民智,內謀更新,外崇國信”之句。宣言發表後,全國人民一片嘩然。所謂“外崇國信”,就是要繼續承認近百年來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就是要維持這些侵略者在中國的既得利益和特權。
這時,西方帝國主義正因它們的工具直係失勢,中國人民強烈要求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南方革命統一戰線形成以及日本帝國主義重新得勢而憂心忡忡,見到段祺瑞的宣言後,像吃了一顆“定心丸”。因此,段祺瑞上台當天,外交團就承認了這個臨時政府為中國事實上的政府。日本人更是喜不自禁,除在東京舉行慶祝外,駐中國公使勞澤,還率各國公使分別前往執政祝賀;並秘密接洽以煙酒稅為擔保,另訂借款合同……12月9日,英、美、日、法、意、比、荷七國公使,接受各自政府指令,召開公使會議,公推荷蘭公使到中國外交部麵交照會,表示(1)願意協助臨時政府解決各項困難;(2)各國政府對於臨時政府尊重既成條約一事,表示欣慰;(3)各國政府願意在近期內履行華盛頓會議有關中國的各項條款。中國外交部聲明:中國政府尊重一切既成條約,對各國的“友好”態度引為欣慰。
段祺瑞的倒行逆施大大傷害了中國人的感情。他們清楚地看到,這個幾年前的賣國賊雖經改頭換麵,喬裝改扮,但骨子裏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賣國賊,是帝國主義的忠實奴仆;不過,過去是日本的,現在成了日本與西方的共同工具。中國人被愚弄,被欺騙了,頓感大失所望,段祺瑞到北京後,一日生活跟過去一樣絕少改變。隻是多了一項內容:起床後在小樓上念經,然後用餐,去執政府上班。午休後照樣下棋,作詩,晚飯後打牌消遣。
這次回京,不知出於“來日無多”的心情,還是出於安全考慮,段祺瑞上班時,從公館到執政府的路上,總要提前淨街,沿途五步一崗,十步一哨,軍警站得滿滿的。待段執政的車隊通過後,崗哨才撤銷,恢複正常交通。這點威風是過去所沒有的。
這天上午,段祺瑞剛剛坐在高靠背皮麵轉椅上,秘書長梁鴻誌就走進來。梁跟徐樹錚一樣剛愎自用,飛揚跋扈,人們背後稱他“徐樹錚第二”。
他說:“芝老,孫中山本月4號到達天津,您看派誰去迎接?”
“噢,他到底來了……”段祺瑞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一邊裝煙鬥,一邊陷入沉思。
他不歡迎孫中山,隻因中山先生在國內外影響太大,他的大政方針深受民眾擁護,他才不敢慢待。自從中山先生宣布北上之日起,他就施陰謀,耍手腕,唱反調。
梁鴻誌補充說:“11月13日他從廣州出發,17日到達上海,21日乘船東渡取道日本,預計本月4日到達天津。孫中山所到之處受到工人、學生、商人、社會賢達的熱烈歡迎。他到處發表演講,談話,接見各界代表,宣傳革命主張,給激進分子以很大鼓舞,他們要求改造政局,實行民主的情緒日益高漲。這真是個極端危險人物……”
“是啊,”段祺瑞長出一口氣,“我擔心者正在於此。外國人對他的態度如何。”
“反對。”梁說,“他到上海後,《字西林報》曾公然發表“廣州大元帥不應居於商業性租界區”,法租界不允許他進行政治活動;在東京遭日本當局冷遇……”
“哼,”段祺瑞幸災樂禍地冷笑道,“瞎逞能!得罪了外國人有他好看的。你告訴許世英,要他代我去天津迎接。態度要誠懇,禮儀要周到,外表要做到可挑剔。放心,我能對付他。”
1924年,中國近代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這年1月,中山先生在共產黨人的參與下,改組了國民黨,實現了國共合作,重新詮釋了三民主義,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革命形勢大為改觀。由於馮玉祥的倒戈和反直大同盟的建立,加速了直係的倒台……中山先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段、張、馮之邀,為改造時局,共商統一建設大計,啟程北上的。他在《北上宣言》中,重申了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召開國民會議,廢除不平等條約等政治主張。
天津人民聽到中山先生到來,奔走相告,群情振奮,像過節一般。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中共天津地委負責人於方舟和直隸省黨部負責人江浩等,以國民黨省部名義四出聯絡,籌備歡迎的盛大活動。
北洋官方也對孫先生的歡迎接待工作做了充分籌備。
張作霖的代表總參議楊宇霆,馮玉祥的代表參謀長熊斌,段祺瑞的代表參議許世英和交長葉恭綽等,先期來津進行籌備;直隸省長楊以德抽出可靠親兵,充作孫先生臨時衛士……12月4上午,天津法租界大阪碼頭(今承德道東頭)人山人海,熱鬧非常。天津50多群眾團體,2萬多人到碼頭歡迎。標語牌上寫著:“孫中山先生萬歲”,“中華民國萬歲”,“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等。軍樂聲、鞭炮聲、鑼鼓聲響徹雲霄。
上午10時左右,“北嶺丸”徐徐駛抵碼頭,中山先生在夫人宋慶齡、李烈鈞、戴季陶等人陪同下,緩緩走出艙門。這時,口號聲、歡呼聲響成一片,群眾情緒達到高潮。中山先生麵容憔悴,消瘦,但精神尚好,不時向群眾揮帽致意。並與許紹英、楊宇霆、熊斌等握手言歡,合影留念。
上岸後,孫先生等登上汽車,緩緩行駛。在所經過之法租界梨棧大街,日租界旭街到宮島街張園(今鞍山道67號)的途中,數萬名商人、學生、市民自發地站立兩側夾道歡迎,歡呼雀躍,盛況空前。
當日下午,中山先生決定驅車赴河北蔡家花園,拜訪正在天津的張作霖。李烈鈞說:“昔日劉邦會項羽於鴻門,有張良、攀噲保駕,得以平安歸來。今總理會晤張作霖,亦當帶得力人手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