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正當段祺瑞作著黃粱美夢之時,突然,一記當頭一棒險些將他打懵。這天,梁鴻誌跑來報告:“芝老,大事不好!您先看看這兩份電報……”

段祺瑞接過電稿一看,立刻倒吸一口涼氣。一封是鹿鍾麟、張之江、李鳴鍾聯名發給張紹曾的,說現在政府既為國人所厭棄,敝軍自今日始,專任維持地方之責。至於政府如何組織,法統如何接續,完全聽之法律解決。就是說,自今日始,馮軍已不再支持現政府了。另一封是孫嶽發的通電,痛斥段政府槍殺民眾的暴行,決定自動解除直隸軍務督辦及省長職務,以促政府反省……手拿電報,段祺瑞像一尊雕像愣在那裏,頭腦一片空白。突然,他迸發出一陣歇斯底裏大笑,笑得梁鴻誌頭皮發乍,以為他瘋了。許久,段祺瑞的笑聲才戛然而止,平靜地問:“還有什麼?”

“據悉張作霖召開了秦皇島會議,提出推舉王士珍為總統,靳雲鵬為總理。但在形式上仍由吳佩孚主持改造時局……”

“哼……”段祺瑞意味深長地發出一聲冷笑。

梁鴻誌等最擔心段祺瑞打退堂鼓。見他冷笑,不知心懷何意。說:“蘇軾雲:‘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誌’。我們都相信芝老不會被這些陣詞濫調擊倒。雖然,吳佩孚一再拒絕與馮軍合作,但無法改變其部下‘聯馮倒奉’的事實。據說吳的大將田維勤、靳雲鶚、馮的大將鹿鍾麟、張之江等,都在致力於舊直係的大聯合工作。隻要吳佩孚統一不了部下,就無法統一事權。此其一也。現在,三股勢力旗鼓相當,各有各的問題,各有各的難處,誰也不好戰勝誰,因此,隻要三足鼎立的局麵存在,芝老的執政地位就無人能取代。此其二也,所以,我們的前途還是有可為的。我的意見是:馮奉雙方能和當然好,不能和也不便強求,我們應另謀它路。”

段祺瑞若有所恩地點了點頭。

他像一個瀕臨死亡的人回光反照那樣,空前活躍,空前精神起來,他繼續抓住趙爾巽、王士珍和與吳佩孚有親戚關係的張紹曾,致力於罷戰議和工作,任命王士珍為和平會議主席和京師治安委員長,授以節製各軍全權。

他不惜屈尊紆貴,降低自己北洋元老身份,曲意奉迎張作霖、吳佩孚、閆錫山、孫傳芳等人。給他們發電說:“我等均係患難至交,論公為國家幹城;論私亦祺瑞手足,紀綱應如何整飭,大局應如何奠定,盼望各方首領給予支持諒解……”

他派曾毓雋、吳光新赴天津去見張學良,歡迎他來北京就商軍國大計。並指示他過去的部下,現任國民軍四師師長唐之道,多與吳佩孚、張作霖聯絡,爭取他們的好感。然而,段祺瑞的和平努力徒勞無功。4月初,北京戰事空前緊張起來,奉軍和直魯聯軍兵臨城下,形成對北京的包圍之勢。聯軍的飛機在北京上空盤旋空襲,盲目投彈,毀屋傷人的事時有發生。馮軍也不甘示弱,派出飛機升空迎戰,地麵炮火也配合作戰。隆隆的馬達聲,嗵嗵的槍炮聲響徹首都上空,搞得民眾人心惶惶,叫苦連天。民眾要求停戰議和,外交使團提出強烈抗議,北京治安極度惡化,殺人越貨,入室搶掠的事時有發生……與此同時,奉軍湯玉麟部攻占熱河,逼得宋哲元退到張家口;吳軍從石家莊,閆錫山從大同同時出兵,襲擊馮軍後路,對馮軍形成四麵包圍之勢。馮軍四麵楚歌,陷入困境……正當段祺瑞一籌莫展之時,吳光新和曾毓雋從天津回到北京,立刻去見段祺瑞。吳光新沮喪地說。“完了,沒希望了。我們低三下四,好話說盡,張學良就是不見我們。顯然是有意回避。”

曾毓雋接過話茬說:“我們接觸到李景林,想從他口中了解奉張態度。他說,由於郭鬆齡的事他受到牽連,張作霖不信任他,他的處境很困難。不是會上有人說情,張作霖可能要製裁他。看來,張作霖對維持現政權失去信心,還是勸芝老早做準備吧。”

聽罷,段祺瑞頹然倚在沙發上閉上眼睛,兩行濁淚緩緩溢出眼瞼,在那爬滿皺紋的臉上散開來。吳光新傷心欲碎,輕輕啜泣起來,曾毓雋默默地念道:“流水落花春去也,換了人間!”

“不!”突然,段祺瑞睜開眼睛,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個不字,強有力地站起來。一言不發,走進內室,“啪”地關上房門。他的神經極度狂躁,思想異常活躍。他在醞釀一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流血政變,如真能成功會使他的輝煌複得,柳暗花明。他要把這項傑作作為“進見禮”獻給張作霖和吳佩孚,以博得他們的好感,重新考慮對他的決定。

他在鋌而走險,孤注一擲,他要一拚血本!

七七 弄巧成拙吳光新、曾毓雋正在對段的反常舉動疑惑不解,門陡然推開,他們不約而同向門口望去,隻見段祺瑞紅頭脹臉站在門前,頭發蓬亂,嘴巴緊閉,麵肌痙攣,鼻子又歪到一邊去了。他們吃驚地站起來,驚訝地看著這位半生坎坷,仕途維艱的老人,一股同情憐憫之情湧上心頭,眼睛不禁潮濕了。

“坐下。” 段祺瑞先自坐下,聲音混濁而沙啞地說。二人順從地坐下,等待他的決斷,段祺瑞一字一頓地說:“聽著,我要發動一場政變,把鹿鍾麟抓起來!”

二人同時倒吸一口涼氣,心想,這老頭兒肯定是瘋了,說起瘋話來了。吳光新說:“這可能嗎?駐北京地區的國民軍有五六萬人,光北京市區的武裝警察就有2萬多,可我們除去幾千人的衛隊旅還有什麼?再說,抓住一個鹿鍾麟又有什麼用?”

“是啊,” 曾毓雋也說,“是該慎重從事,弄不好會引火燒身的。”

“奧妙就在這裏。” 段祺瑞自信地說,“抓住鹿鍾麟,可以避免一場禍及古都的戰爭;抓住鹿鍾麟,可以取悅張、吳,成為‘再造共和’的英雄,其意義不亞於當年平息‘張勳複辟’……”

“要是弄巧成拙呢?”吳光新反問。

“隻要布置得當,” 段祺瑞胸有成竹地說:“準備充分,成功的把握很大。其一,上次我已與唐之道說過,讓他在適當的時候脫離國民軍,把第9師拉進北京城,我已許他警備總司令之職,他欣然同意。唐是皖係軍人,是自堂的部下,是絕對可靠的;其二,可與直魯聯軍取得聯係,讓他們作戰術配合,牽製國民軍,如國民軍膽敢妄動,就裏應外合消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