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 / 3)

五月,我登上了大清河岸,在南堤,我舉目眺望,碧綠的麥田蔥蔥鬱鬱,隨鳳搖曳著泛起波浪,果樹雖然已失去花蕾的芬芳,然而那隱約可見的幼嫩果實,卻使我看到了秋季的豐厚。在北岸遠處的沃野裏,那4000畝高品質的西瓜已經顯示出豐收的希冀。沿橫穿南北的大清河橋北上,這裏正在進行著緊張的土建工程。由農民集資興建的集貿市場和在有關部門幫助下開始興建長達7公裏的台頭鎮至河北省霸州市辛章鄉的“台辛路”已由雙方投入迅速施工。這條路建成後,打通西北要塞,溝通白溝、勝芳市場,繁榮靜海和台頭經濟的新目標即可早日實現。

當我帶著對大清河之濱日益發展的敬佩之情回到鎮裏時,作為黨代表剛剛開完市第六次黨代會的鎮黨委書記正好趕回鎮裏。他激動地說,在黨代會上,市委製定了解放思想,加快改革,促進各項事業再上新台階的宏偉目標。我們要重新修訂發展規劃,確保今年經濟發展速度遞增40%以上。歡迎你年底再來,我們會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就讓大清河作證吧!他講得是那麼真誠,又帶著自信。

哦!大清河,願你記錄下台頭人民拚搏奮鬥的曆程,願你記錄下當代共產黨員帶領人民開拓進取的創業史!

(1993年6月17日《天津日報·農村版》)

椰汁情

去海南那天正值陰天,輪船在雲霧氤氳的大海裏破浪向前。我走上甲板舉目遠眺,白茫茫、灰蒙蒙,無邊無際。如果不是身臨其境,極難體會水天一色是如此景象。二十四小時後,輪船駛出瓊州海峽。或許是太陽有意打扮寶島,我們還沒下船,她就張開笑臉。瞬時,寶島沿岸的秀麗風光漸露出來。一棟棟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蔥鬱的椰樹隨微風輕輕搖曳,一時叫不出名稱的奇花異草爭鮮鬥豔,我感覺就象到了另一個世界。

海南自然資源豐富,許多名貴熱帶植物在內地是少見的。就水果而言,椰子、芒果、菠蘿、檳榔等是海南的特產。其中最受青睞的要數椰子。在流行特產搭台、經濟唱戲的今天,海南人選擇了椰子搭台。四月初,海南省舉辦了“首屆中國海南國際椰子節”。這期間,從北端海口到南端三亞,從五指山到萬泉河,整個海南都蕩漾著椰香。椰子樹、椰子果、椰子汁、椰子肉、椰子糖、椰子雕……活脫脫一個椰子世界!

四月六日,是我在海南最愜意的一天,清晨,我來到天涯海角。海邊,奇石遍布,古為險關要隘,這裏曾是封建社會名臣充軍之地。在亂石堆中,兩塊巨石尤為突出,一刻“天涯”,一刻“海角”,兩石間有一曲徑可通。巨石與椰林、海濤、藍天、白帆相伴,勾劃出如詩如畫的迷人景色,參加“椰子節”的文藝工作者,在此吹、拉、彈、唱,獻歌獻舞。長鼓、竹竿、板鞋、獻哈達等舞步相互交織,五十六個民族都能在此展現各自的風采。

從天涯海角東行不遠,有一山名曰“鹿回頭”。山峰雄峙海岸,因狀如金鹿回首而得名。攀上此山,可飽覽三亞市全貌。相傳,古時候五指山有一黎族青年獵手窮追金鹿至此,金鹿麵對大海走投無路,猛回頭,變成黎族美女笑迎青年,並結為百年之好。如今,嶺上那美女與金鹿雕象仍然閃現著奕奕豐姿。

山路旁,賣椰子的小攤很多,青椰子、黃椰子、一堆堆、一串串。精明熱情的賣主,一邊誇獎自己的椰子,一邊動員客人品嚐。行至山腰,有點累,我就在一小攤旁坐下來。

“吃吧,老板!”主人是個六十歲左右的老漢。

平生沒吃過椰子,看著這圓溜溜、硬梆梆的大家夥,真有些不知所措。“怎麼吃?”我問。

“老板請坐,我給你打開。”他拿起長砍刀,把椰子按在地,“當!當!當!”砍掉硬皮,又在白晰的椰肉上剜個小口兒,插上塑料吸管,讓我吸飲那乳白色椰汁。其味清香爽口、甜度適中,剛喝完椰汁,老漢又幫我刮椰肉,盡管花錢,但我這年輕小夥子讓老人伺候,也覺得不忍心。

“自己來。”我說。

“你不會,俺海南人好客,如今,這兒成了特區,你們回去捎個口信,讓內地人常來這走走,開放嘛!”他一邊說,一邊將刮好的椰子肉遞給我。雙手棒著一片深情,兩眼含著一份期待。這片情,是海南人對內地人的情,是讓世界認識海南,讓海南走向世界的期待。

其實,隨著開發和建設大特區高潮的到來,海南人已走向全國、奔向世界了。那些來此經營的外商獨資企業和正在拔地而起的中外合資企業不就是佐證嘛。

海南春早,椰汁情深。這寶島就象《紅色娘子軍》連歌中唱的那樣:向前進……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