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誌行見服務員端來米粉,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沒有酒,也沒有菜。大概是職業的習慣吧,沒等他吃完,我們就湊了過去。自我介紹後,我們問:“同行們來到貴地,你這大主任不去陪陪?”
答曰:“晚上有事,時間緊,我很忙。”
應我們之邀,容誌行和我們照了合影,爾後便匆匆離去。他的確很忙,深圳人都很忙。
打交差的外來妹
我們住的賓館裏有一個舉止文雅的服務員,她叫李英,湖南人,幼師畢業。兩年前,自願放棄鐵飯碗來特區當一名打工妹。李英服務周到,待人熱情,不僅能隨時解答客人的詢問,而且還主動介紹特區的發展變化和風土人情。
她告訴我們,在深圳遇到諸如找旅館、買車票之類的小困難時,她可以幫忙,並給我們留了地址、電話。大家都為她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而感動。離開深圳那天,我們出於禮貌去同她告別。然而,連她的影子也沒見到。一位和她要好的服務員悄悄告訴我們:“李小姐今天不當班,她忙裏偷閑到一家飯店端盤子去了。”
在深圳,無論是當地人、外地人,還是上層人、普通人,他們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是一致的。他們象誇父一樣,追趕著太陽,追想著時間,創造著速度。
試想,沒有這種惜時如金的精神和奮鬥,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邊垂小鎮怎能會變成繁榮興旺的深圳!又怎能會變成令世界矚目的特區呢!
(1994年1月8日《農工商時報》)
繁榮之衢
——特區印象之二
珠海位於珠江三角洲南端,瀕臨南海,陸路與澳門接壤,水路與深圳、香港相通,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和重要進出口岸。這裏曾是邊睡漁鎮,屹立在香洲灣的“漁女捧珠”雕像就是珠海的象征。巨石上,一位美麗婀娜的少女,背靠大海,麵向太陽,她半披漁網,雙手捧著一顆明珠,捧著一種希望。
三月二十八日,我們從深圳蛇口港登上快艇,僅一小時,就來到珠海特區的九洲港。珠海是繁榮的。用當地人話說,繁榮之路就在於珠海按照黨的有關政策、加快改革步伐的同時,搞活了市場,搞活了流通。可以說。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珠海人大都與商有緣,而且有自己獨到的經商特色。
家庭、工廠、商店
我們走進一家時裝店,見牆上、架上掛滿了款式新穎的時裝。男主人是個三十多歲的小夥子,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時裝店。時裝店裏邊是一間臥室和一間櫥房,臥室裏放著顏色各異的麵料,老板娘正在熟練地做服裝,店裏陳列的時裝就是她親手縫製的。
交談中老板告訴我們:他們兩口子原本是漁民,父輩一直靠打魚為生。自打改革開放以來,他們就小本經營做服裝買賣。家底兒逐漸滾厚了,就變行商為坐商,進城搞起這“產供銷一條龍”的大買賣。以每月1200元的價格租下這房子,根據市場信息,什麼麵料吃香,就進什麼麵料;什麼款式好銷,就加工什麼款式。“守家在地,挺保險的”。
生財之道——祝你發財
特區的商人跟任何男人打交道都稱“老板”。這種由“同誌”轉化而來的稱謂,是隨著市場的普及和流通渠道的拓寬出現的。
真正的老板,反稱他的顧客為老板,並不時地美言兩句:“老板,你在哪裏大發財啦。”這除了表示熱情外,自然還有另一種含意,那就是通過他恭維、祝福,使你在陶醉中拿出鈔票,買件本來無意要買的東西。
在另一個服裝店,幾個小老板正圍著一位東北老客兒試西裝。其實,這老客兒進店時隻是想隨便瞧瞧,並不想買服裝。可經小老板們攛掇,他真把西服穿上了,並顯得瀟灑大方,氣派風光,真象個大老板。
“怎麼樣,夠派兒吧?蠻象個董事長啦!”
“董事長先生,祝你發財!”
幾句話,灌得東北老客兒笑迷了眼,二話沒說,心甘情願地交足二百元,當他的“董事長”去了。
誠然,那身西裝的價值與200元的價格是有很大距離的。但,是你自願買的,又不能算騙你。看來,用讓你發財的辦法,達到自我發財的目的,是比較高明的交易手段。
邊境遇同鄉
我們住的交通大廈恰好在拱北海關處。東邊是大海,南麵與澳門僅一橋之隔。進出境都要從這兒經過。二十九日晚,我到海關門口散步,忽聽有人叫我,四下瞧瞧,並無熟人。不一會兒,一隻手搭在我的肩膀上:“老弟,是我!”
猛然回頭,令我又驚又喜,這不是我曾經采訪過的靜海縣機械工業公司經理閆維忠嗎!“老閆,是你呀!”我喜出望外,握著他的手說:“這真是邊疆遇同鄉,心裏暖洋洋,此行你又有何貴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