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3 / 3)

翻譯講得繪聲繪色,我們聽得入心入耳。飯後,大家不約而同地來到街上領略一番濟州島的夜色,流覽之際,我們都想買一點紀念品之類的東西,導遊說,看一看還可以,最好不要買。因為濟州島沒有工廠,不出產品,商店的東西大多是從漢城或中國運來的,如果你們看不準,有可能買得是中國產品。果然,一位北京的朋友不聽勸告買了一套身著漂亮朝鮮族服飾的“洋娃娃”,一位朋友買了靚麗的工藝包,回到賓館一看,還真是在不明顯處找到了英文“中國製造”的字樣。他們既沮喪,又高興。沮喪的是,幾千裏外,空運回去的是家鄉的產品;高興得是,改革開放拓寬了我們的市場,如果在世界每一個角落都有我們的產品,那麼,我們不是更自豪,我們的國家不是更富裕、更強大嗎?有資料顯示,僅就韓國而言,中韓建交雖然隻有12年,但我國已成為韓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1992年,兩國貿易額約為50億美元,到了2002年則升至440億美元,2003年已突破600億美元,這當然是令人高興的事。

次日,我們懷著目睹濟州島美景的強烈欲望,率先來到濟州十景之一的龍頭岩。龍頭岩在濟州島的西海岸,相傳,一條龍因得罪了海龍王,而在此被化成了岩石。在龍頭岩景區(其實是一個很小的景區),一塊巨石上刻著遒勁的繁體漢隸“龍頭岩”三個大字,這又不難看出中國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岩石下的海灣,時而風平浪靜,時而驚濤拍岸,一塊巨大的黑色玄武岩凸起於海麵,昂起的部分如同碩大的龍頭,細細看去,惟妙惟肖。據說,濟州島上的漢拿山是一座死火山,最後一次爆發是1007年,流出的熔岩冷卻後形成了隧洞、石柱等許多奇特的景觀。龍頭岩雖然同這次火山爆發不一定有關係,但它是火山爆發的產物,這應該是毫無疑問的。岩岸碧草青青,野花點綴,時時升起的客機在此衝向高空。藍天,白雲,大海,花園,相映成趣。漫步於此,甚是愜意。流連之間,一個個憨態可掬的石頭人吸引了我的視線。他們都有一對突出且永遠也睜不開的大眼睛,圓圓的鼻子,寬大的耳朵,緊閉的大嘴,頭上戴一頂大帽子,兩手端正地放在肚子上,其形態既滑稽又可愛,表情似怒似喜,他就是濟州島的象征———多爾哈魯邦。導遊告訴我們,多爾哈魯邦就是濟州島的“土地公”和“土地婆”,在漫長的歲月裏,他一直守護著濟州島。最初,島上隻有45尊多爾哈魯邦,大多立於城門前。後來,島上旅遊業發展迅速,當地人認為是土地公和土地婆給他們帶來好運,帶來財富,於是便更加偏愛他們。如今,在島上很多地方可見到多爾哈魯邦,至於全島有多少尊,已很難說清了。

從龍頭岩所在的西海岸,沿岸邊公路向東海岸前行,汽車的左邊是大海,右邊是農田。海邊時而出現一堆堆黑色的礁石,時而出現一爿爿叉狀的灰白色水泥塊兒,據說這是為防海浪而做的預製件。海的遠處,飄蕩著葉葉小舟,與碧海、藍天、白雲一道,構成一幅美麗畫卷。農田裏種得主要是柑桔,黃橙橙的果實顯露於墨綠的葉子之間,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儼然是一幅生機昂然的豐收圖。悠然之中,汽車裏輕輕地飄蕩出纏綿的鮮族樂曲。有聲卻不失安然,有動則依然靜謐。真可謂,曲在車中蕩,車在畫中行。

東海岸的城山半島突出海中成丁字形,城山日出峰是觀日出的好去處。當然,我們錯過了觀日出的時機。但對於我來說,既然來了,就要一氣衝到峰頂看個究竟。峰頂曾是一個偌大的火山口,如今成了一馬平川的小草原,山口外是一望無盡的大海,山內則是一處處公園、廟宇、遊樂場和民俗村。站在山頂,不失“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深秋的雲,飄移如飛,低低地從頭頂掠過,峰下的景區宛若一個個“蒙古包”點綴於草原,遊人們或嬉戲於水邊,或休息之時看看雜誌,大有“新綠漲添浣葛處,好雲香護采芹人”之聯韻。

距日出峰較近的天地淵瀑布,也是濟州島的著名景區,在三麵環山一麵臨海的景區內,一泓白練從高山密林之中傾瀉而下,她沒有黃果樹瀑布之氣勢,顯得涓涓俏俏,溫溫雅雅。及至瀑下的水泊,依然是靜靜的,錦鯉漫遊,白鷺展翅,鴛鴦戲水,石橋亭立。橋頭默然站立的多爾哈魯邦,等待著未婚戀人和未孕女子的撫摸,祝福著她們將來早生貴子百年好合。

濟州島僅有我國內地一個普通縣域的麵積,它卻憑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地理位置,成為韓國著名的避暑和旅遊勝地,也成為國外遊客向往的地方。其實,濟州島也有過苦難的經曆。從1910年起的幾十年中,這裏曾被日本占領,成為“日治時期”。國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濟州島自然就失去了原本的風采。當它回到真正的主人之手,有了尊嚴時,它才顯出美麗的本色。短短一日,我們無法縱覽濟州島更多的景色,但是,有一點是令人難忘的,那就是,富強和尊嚴,會使自然更美。

(2004年3月30日《靜海文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