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3 / 3)

誠然,夜登泰山沒有讓我們領略東嶽泰山的雄奇,沒能讓我們看清十八盤的險峻,也沒能讓我們光顧泰山秀幽奧曠的壯美形象。但是,夜登泰山卻讓我們感悟了,堅定信念就會成功,互相幫助就是力量的哲理。

(2010年6月8日《天津日報》第20版)

旖旎而神秘的長白天池

我國最著名的天池有兩個,一個在新疆,一個在吉林。兩個天池風光不同,各有千秋。坐落在烏魯木齊市東南的新疆天池,在我國古代神話中,被稱為西王母宴請周穆王的昆侖仙境——“瑤池”。它是位於博格達峰山腰的天然湖泊,海拔1980米,麵積5平方公裏。那年7月來此時,隻見天池四麵群山環抱,綠草如茵,野花似錦,雲杉蒼翠,挺拔矗立,雪山泛著銀光,倒映在平靜的池麵上。池麵呈半月狀,池水清澈,晶瑩如玉。不時開來小船,劃破平靜的水麵,拖起長長的漣漪。高山平湖綽約多姿的自然景觀,令人煞是愜意。尤其是湖畔的“定海神針”,更是讓人對《西遊記》中諸多情節的聯想。

而吉林的長白山天池,與新疆天池有著諸多不同。且不說長白山天池水麵海拔近2200米,麵積10平方公裏,比新疆天池大一倍,僅就是夏季而言,她的旖旎神秘就令人神往。同是7月的一天,我們由延吉去長白山天池的路上,導遊就一再強調:我們隻是去看天池,但能否看到,那就要看大家的造化了。他說:“‘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來天池四次,見不到天池的是大有人在。原因是從溫帶到極地的歐亞大陸性氣候,使這裏天氣變化莫測,時雨時霧,天池也就隨之時隱時現了。”他的話,讓我們對能否見到天池的麗質既感到期待,又不乏渺茫,大家都有一種聽天由命的感覺。

當我們來到長白山腳下時,大家迫不急待地登上景區內的環保遊覽車。在輕美的音樂聲中,景區播音員講述著長白山的曆史和傳奇。公路兩旁,該地區特有的“美人鬆”身高幹細,下無枝葉,頂部卻枝展葉茂的高寒生命,鍾靈毓秀,婀娜多姿,歡迎著我們這些遠方的客人。湛藍的天空,飄來朵朵白雲,這預示著,天池將是晴天,我們具備了見到天池的客觀條件。

然而,當環保車接近天池,我們換上開往天池的越野車時,片片黑雲和點點的雨滴突然而至,烏雲壓城的境遇讓我們不知所措。“我們能看到天池嗎?”我問司機。“難說!”司機嫻熟地打著方向盤。不假思索地回答。“請大家坐穩,這裏距天池10公裏,需要行駛16分鍾,請您監督司機是否在規定時間內將您送到天池,請您帶好自己的物品下車。”擴音器裏播放著提前錄製的內容,看來,這裏的管理是嚴格的,秩序是良好的。整整16分鍾,司機把我們送到了距天池大約還有二三百米的地方。雖然隻有16分鍾,可這裏卻是陽光明媚,隻是風力較大,呼呼作響。我們顧不得幾個小時的顛簸帶來的勞頓,馬不停蹄地朝天池畔跑去。

或許我們真的運氣好,天池以其誘人的身姿展現在我們麵前。巍巍的長白峰頂,環抱著平靜碧藍的池水,朝鮮一方的水利設施一目了然。這個三百多年前噴發生形成的巨大火山口,連同我們所見的處處巨石,依然保留著火山岩的遺韻。黑色、黃色、禇色玄武岩,盡顯著蒼桑。峰頂至池麵的白色岩漿石如同從不消融的雪跡,深深地印烙在峰坡上。山峰映於水中,飄舞而過的朵朵白雲,恰似水中開出隨風蓮動的荷花。我凝望著這據說最深達到373米的神奇湖麵,回想著導遊在路上介紹的有關長白山天池的奇異現象:她沒有源頭,卻終不幹涸,一直為鴨綠江、圖們江、鬆花江輸送著水源,成為東北的“三江源”。他與長白山眾多的山泉一直通至日本海,據說這裏還有水怪。為了探求真實的結果,科研人員曾在天池放養紅鱒魚,然而魚漸漸長大卻沒有見少,這水怪究竟是真是假雖然至今莫衷一是,但至少給天池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就在我處於諸多想象之時,天池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披上了薄薄的輕紗。雲朵不見了,輕霧飄來了,輕霧還末退去,迷霧又重起來。隨著迷霧地到來,水麵似乎又與之響應地升起蒸氣。傾刻間,天池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天池少了一份旖旎,多了一份神奇。麵對深淵,遊人們由渴望變成了恐懼,由愜意變成了無奈。隻好難舍難分地朝通往山下的越野車走去。

當我們遊曆了小天池,觀看完長白山瀑布時,從天池方向陸續走來一批批晚到的遊客。他們無精打采地議論著,抱怨著:這鬼天氣,跑幾千裏路來看天池,卻看到了一片雲霧,白來一趟,真倒黴!

返回駐地的路上,導遊說,第一次來就見到了天池真是幸事,你們大家都是好人,有好運氣,天池喜歡你們,我也祝福你們。

其實,說我們是好人,有好運氣,倒不如說是火山噴發的鬼斧神工賦予了天池的旖旎,是氣象萬千的自然現象賦予了天池莫測的神秘。這種神秘與旖旎,必然吸引更多向往天池的人們,我想。

(2010年7月30日《天津日報》第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