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2 / 3)

正一出了醫院大門,心裏便生了不安,董局莫不是心裏已經另有人選?前些日子,自己是不是隻在他心裏轉了個圈而已?他回想起董局告誡他的話:誰也不要相信!不禁心中一凜。

麵包車到了局院裏,局領導們一個個下了車。甘局特意停在了後麵,等著正一,他看旁人遠了,似乎很隨意地說起董局長的事來。甘局說,局裏最近就要調整領導班子了,有十年,十年了吧!趙局、董局從外省調來的,東山局本地沒出過一把手啊。我覺得,東山再派外省幹部不合適了,對這一點,咱是不是要統一看法?正一聽得出來,甘局過了年齡,心情卻是更加迫切,他是最大的競爭對手!便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似乎是歎息,又似乎是認同,甘局長便進一步地點明,正一,其實你跟我,誰上去都是一樣的,你還年輕,前途總是光明的。我就這一個最後機會了。見他說得如此露骨,正一不好再掩飾了,隻好嗯嗯著說,甘局長,其實我和您的想法一致。

回到辦公室,正一給立剛打電話,立剛說,董局真病也好,假病也好,局裏一舉一動他了如指掌。如果一個馬上退下來的局長,非常強烈地意識到,別人在自己沒下台之前,已經對他以前的工作,做出了糾正或改變,哪怕件件做得對,你想他是歡迎呢,還是不歡迎呢?正一說,這幾件事甘局肯定不能自作主張,都是事先請示董局後做的,董局剛才也肯定了甘局主持的成績。立剛說,表揚先放在其次,關鍵是做什麼事,什麼人去做,做在火候上,錯事也是對事,不在火候上,對事也是錯事。一語提醒正一,他馬上回到辦公室,打開記事本,把節前董局安排交代的事,換位思考董局當時的真實意圖,一件一件,仔仔細細地重新過濾了一回,經這麼一過濾,發現其中還真有一兩件做的不能夠完全讓董局稱心到位的,他馬上補辦並發到《監管周刊》上麵,要求辦公室連夜把校樣發給他,第二天一上午,正一在辦公室什麼也沒做,一字一句地親自審核《監管周刊》。審核完了,吩咐人把《周刊》送到了醫院裏,所有人都知道董局《周刊》每期必讀,住院時也不例外,正一的舉動看似再正常不過。

果然,“十五”一過,董局便精神抖擻地回到了東山局。甘局跑到董局辦公室彙報後,貌似又被讚揚,可接著董局宣布了幾個決策,細酌之下,哪件不是複古回流?很快,甘局的“新政”便也像董局下台的消息,沒有了後續動靜。隻有正一,在董局似乎不經意投向他的一瞅中,發現了一絲不意發覺的,深含的滿意與欣慰。

正一在當晚的日記裏寫道:一隻大船,如果不能繼續在海裏航行,那它最關心的,一定不是航程,而是如何能安全到達彼岸。沒錯,董局現在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安全著陸,而不再是成就。追求的轟轟烈烈的航海裏程是屬於年輕人的。而最後這個目標,才是領導一生的政治句號。李正一暗暗又一次慶幸,說到底,甘局那個政治底蘊還是差了一個層次。雖然,他心裏也讚同甘局的務實踏實。

一天,董局把正一叫到辦公室。問,對局裏現在的工作,你還有什麼看法?正一心裏早已備好了答案,順口說,我的體會是,隻要按董局您的指示,認真貫徹執行,一定會有良好的結果。董局搖了搖頭,人無完人,最近發現,局裏工作改進的地方還真不少呢。你還是個年輕人,幹工作條條框框太多,不好。董局善於以退為進,他根本不把工作放到心上,為什麼突然又問工作的事,是考查他的真實意圖?或者自己哪件工作做出格了?想到此,正一覺得身上每一根汗毛都要豎了起來。

正一說,可能是自己的思路沒打開?董局您是決策型領導,大方向準確、決策英明是您的最大特點,這是咱係統上下公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