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平安州再沒消息傳來。若不是眼皮子地下這匣子銀錠,郭家幾乎要以為那白將軍是大夥兒集體發的夢罷了。
到得大年三十這日,忽下起了揚揚大雪,似要助這年味。不過五更天,村子裏也陸陸續續的傳來的爆竹聲。一家子起了個大早,焚香請灶神,放了開門炮竹。一家大小笑盈盈的互道了新年好,早飯不過一人一碗甜蜜蜜的雞蛋圓子。飯畢,郭母精神頗好的在屋子裏分派:“王嬤嬤手藝最好的,又有見識,今兒竟勞煩王嬤嬤掌廚。”
王嬤嬤立在黛玉身邊,欠身道:“郭太太誇獎太過,不過會些南邊小吃食,算不得什麼。”
李氏笑道:“王嬤嬤快別謙虛了,我可是跟你學了好些呢,今兒大年三十,王嬤嬤隻管揀拿手的做了,但凡咱家有的,盡管做了去,我跟著婆婆也吃頓好的。”王嬤嬤不好再辭,如此便應了,郭母又派了李氏去給其打下手,李氏笑著應了。
郭母又說:“玉兒的字兒再無不好的,這對聯,就請玉兒寫了。”
黛玉忙起身道:“我可寫不好,倒是瑾弟寫罷,我前兒瞧著瑾弟的字兒越發好了,祖宗看見也是高興的。”
郭瑾一個小書生拿袖子遮了臉,隻道:“我那字哪敢在玉姐姐麵前班門弄斧,寫出來貼門上我也是臊得慌,玉姐姐快別推辭。”
“瑾兒還有貼花兒門神的任務哩,也還小,以後再寫吧。我就愛瞧玉兒寫的字,雖不大懂,但看著比畫兒還好看些。”郭母樂嗬嗬的拍了板,黛玉也隻得躬身應了。
一時各自忙去,這邊習俗。過年最重不過年夜飯,中午也不過隨便吃些,略比平日豐盛些罷了。倒是年夜飯,無所不用其極,就是窮苦人家這一頓也要見些葷腥。今年可謂是郭家一二十年來最爽利的一年,內無憂苦,外無債主,手上銀錢充足。更是越發潑灑起來,海裏遊的,山上跑的,天上飛的,地下爬的,無所不有,更有醉仙閣送來的幾壇子珍藏好酒。林氏主仆富貴窩裏慣了的,倒不覺的有何,隻郭家三人體會得其中艱辛,頗為感慨興奮,隻可惜大郎沒有歸家。
中午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大堂,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拜了祖宗。連黛玉也在自己屋子裏設了案,主仆三人遙拜了林家父母。惹得多時不曾落淚的黛玉,痛哭了一場。
到得晚間,關了院門。就在大堂裏亮起燈燭,燒起炭火。一家子圍著桌子說說笑笑,連王嬤嬤和雪雁也在一旁小桌子坐了湊趣。原來李氏一定要讓一桌團年的,隻王嬤嬤二人堅決推辭。最後還是黛玉發話,讓在一旁另設一桌,也算既顧了規矩,又全了情義。王嬤嬤和雪雁方道了謝,又與黛玉道了逾禮少罪,才歡喜的坐了。
雪雁先一桌子各處倒了酒,連黛玉也有了小小一杯,郭瑾一個半大小子也領了半杯。齊齊舉杯祝酒,說些吉祥話,好不快活。這屋子裏正熱鬧著,也不妨院中有了聲響。直到大堂有人推門進來,才驚覺看去。這一看,卻喜之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