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失誤以及不可能重新來了,這件事雖然沒有看到縣政府那邊的回應,卻讓他分明感覺到縣政府那邊在找機會,對於楊衝那種等機會的耐力,在經濟小組時吳德慵對這一點就很欣賞了。此時,麵對他的耐力,吳德慵卻有種不勝防範的感覺。
這份報告或許是一種緩解。
楊誌遠知道李永輝和吳德慵書記之間的舊情,也知道回水鎮的情況,而李永輝所處的境地,之前李永輝就曾單獨找過他,兩人喝酒到那程度後,李永輝說出自己的最大遺憾。王輝到柳澤縣來的事情,是吳德慵書記主動跟他談到的,隻是,他作為主抓工業發展的副縣長,對這樣的事要有所了解。不知道書記的用意僅僅是通報信息,還是另有暗示?
楊誌遠如今的主要工作都集中到鋼業公司的擴張上,不論是最初書記跟他談,還是之後縣長出差回來後知道鋼業公司的決策後,跟他談都是一個目標,那就是在鋼業公司擴張工作中,隻許勝不許敗。肩負的重任已經讓他有種不負重任的感覺,也沒有經曆和勇氣再去多什麼事,但緊緊靠向書記這一條卻牢記了。
琢磨不出書記的用意,真是一種很危險的信號。可到了楊誌遠這種層次,已經學會處理不明白的事時,就用迂回來處理試探,隨後就想到的回水鎮鎮長李永輝。
見到回水鎮的這份報告,楊誌遠心裏就踏實多了,報告裏的很多資料,都不是他所知道的,回水鎮就更不可能知道了,可如今卻便成了報告中的重要論據,可想而知報告裏還有另一種含義在其中。楊誌遠知道自己做對了,便安心下來,自己的一攤子還亂著,可不想多找麻煩事做。
回水鎮的報告交到縣政府裏,一時也不會來催問。楊衝鋒在沈崇軍、丁傑成等副縣長陪同下,到生產碰柑的鄉鎮裏看了幾個鄉鎮, 對即將到來的碰柑收摘工作作出了一些指示。這是縣裏即在眼前的主要工作,有了前麵的準備工作後,看著一山山金黃的果實夾雜在深綠的葉間,將那些樹壓得幾乎要折斷,陪同的人都笑著,談論著未來的天氣和工作。
劉景奎經過另一塊碰柑地時,躍身上到地裏,就站在外沿隨手摘了些碰柑來,要給楊衝鋒等人嚐一嚐。成熟了的果子,甜度很不錯,口感也好,要是怕酸的人,隻要將果子再存放二十來天,那種口感可說沒有酸味了。
在地裏摘些果子吃,農戶是不加幹涉的,自家產的東西,還你吃多少?一些果農在地裏,看見領導們到來,也不圍過來看,各家都忙著。真正果子下樹的時節還有幾天,見到領導過來,心裏就更踏實了。那種喜悅,這時還不能就和領導們去分享,何況對領導的招待,那是村幹部的特權。人微言輕的老百姓,知道自己過去會影響領導的工作,卻都站起來,用自己的笑臉對著他們一行人,表達內心裏的喜悅和感謝。
到柳塘鄉政府裏,劉景奎說清楊衝鋒和沈崇軍等到辦公室裏,他還要給領導彙報近期的工作。沈崇軍說,“劉書記,現在天冷了,魚不好弄了吧。”
劉景奎知道楊衝鋒和沈崇軍到柳塘鄉來,自然會想起之前相類似的一幕,他自然會做好準備工作的。“沈縣,請放心,如今哪算冷啊。我知道縣長每天都還會到柳水去遊幾個來回呢,兩位領導到鄉裏來,我就算私人也得表示表示是不是?今天的魚,絕對是柳塘鄉的,不會到縣城裏去買。”
柳塘鄉的魚更多的是自家魚塘裏弄出來的,可不比專門飼養的魚,用的都是飼料,肉質和口感就會差很多。
“老劉,工作彙報不彙報的就不要來了,我們到看了果林,就知道你們工作的情況。”
“感謝縣長的信任。”劉景奎見楊衝鋒對柳塘鄉的工作滿意,自然要表示。
“劉書,先我和縣長就討論過,柳塘鄉目前的工作確實讓人感到欣慰,足可稱為全縣的典範。可今後有什麼規劃,還要請你這大書記給我們說說,要不,我和縣長就隻記得吃魚,其他的會忘記了。”沈崇軍笑著說。
劉景奎原本很愜意,對如今鄉裏的工作成績赫然在目,在全縣可稱得上數一數二了。應該不會再領導麵前丟臉,可沒有想到沈崇軍卻來這樣一問。劉景奎對工作還是很有些想法的,要不也不會再全縣首先就開啟栽植碰柑的開發。目前全鄉就碰柑栽植,還有額潛力可挖,鄉裏的工作重點都投向這一方麵來了。要是直接說,劉景奎也覺得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但這時卻沒有時間多去琢磨,稍沉吟後說“兩位縣長(也就劉景奎這樣的人才敢這樣說),我鄉目前的工作重心放在碰柑栽植的工作上,雖說我們盡力了,可離縣裏的要求還有距離,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說到這裏,劉景奎見兩位領導都笑笑地看著他,知道這些話糊弄不過去的,說“明年的工作,一是將碰柑生產向科學管理化進行探索,請縣裏科技人員現場指導、鄉裏組織知識入村,甚至開辦農技夜校等措施,將全鄉的碰柑栽植精細化科學化,使得果農得到更豐厚的收益。二是一些地方不適應栽植碰柑,我們想利用今年鄉裏的財政,鼓勵村裏人搞一搞大棚蔬菜,不單單將經濟開發局限在碰柑這單一的項目上,至於這一計劃能不能實現,還要有待縣裏的扶助,特別是技術上的幫助。縣長,柳塘鄉的漁業也是傳統的行業,我估摸著能夠保持下去就算不錯了,可不敢說有什麼發揮。”
和楊衝鋒說話不能太隨意,隻要實話實說,對工作中確實有實效的事,都會得到支持和肯定,要是誇誇其談,反而會讓他表示不信任。目光銳利,所說的事是不是經得起實際中檢驗,是楊衝鋒判斷下麵領導工作的一個基準,劉景奎自然明白,不會胡亂去說,給自己找麻煩。
楊衝鋒和沈崇軍兩人對視而笑,柳塘鄉的工作要是再上台階,那是他們最想見到的。但實際工作可不能想當然,得找到符合事實情況的方法來做,才能實現所想。劉景奎沒有多說,但這幾條要是做好了,明年的柳塘鄉會更好一些。
“老劉,想法很實際啊,工作中有什麼困難隻管到縣裏去。縣裏就是為大家的人服務的,縣裏解決不了,可以找市裏找省裏,省裏有專家,還怕他們解決不了?”楊衝鋒說,對這些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難,要楊衝鋒帶著去找省裏市裏,他會很熱心的。
“劉書這下放心了吧,縣長在這方麵那是絕對支持。照我看,柳塘鄉的漁業還可以做大一些嘛,柳水穿過,這麼好的資源沒有充分利用,絕對是種損失。至於具體要怎麼去做,還得向專家們討教。”沈崇軍說。
“這個想法好。”楊衝鋒再次肯定,“利用柳水這個天然資源,利用得當那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寶藏啊。經營漁業、休閑等隻要合理利用,都應該是可行的。”
“感謝兩位領導對我們工作的指示,鄉裏會盡快將領導的指導思想整理出來,結合鄉裏的實際情況進行規劃,形成工作思路來。”劉景奎當即表態。
“無論你怎麼開發,但都要記住,我們都住在你下遊,可不能給我們喝髒水。”楊衝鋒一臉嚴肅地說。
下鄉回來,眼見著全縣碰柑到收摘時節,楊衝鋒聯係了市裏電視台,要對全縣收摘碰柑做新聞報道。具體的事讓沈崇軍去應付,對縣裏的宣傳,那是很有必要的,自己卻不會去出那些風頭。
辦公室裏,回水鎮的那份報告一種就放在辦公桌上,楊衝鋒雖沒有看裏麵的內容,但也知道這是必須要麵對的事,就算拖,也隻能將自己的態度讓他們知道而已,卻不能解決問題/再說問題的解決,也不是拖著就能夠達到目的。
從柳塘鄉回來的路上,楊衝鋒再次和沈崇軍交換了意見,回到辦公室裏,還是將那份報告打開看。報告確實寫得很完善,很具有引導性或說誘導性。今後的結果當真推演得很嚴密,給人的信任感很好。但有些地方,卻是用一些術語來掩蓋不可能達到的事實,比如說對廢物汙染的處理,隻是用新工藝新流程等幾句話帶過,而對小紙廠的後續發展,也沒有具體談到要怎麼去操作,直說通過政府工作,就可將速生林木栽植項目推進,做到循環開發長期受到優秀的效益。
看到第二遍後,楊衝鋒對裏麵的內容基本記住了,一時間覺得自己怎麼回事對看文件也有提高了。想到看書,就像到最初張應戒讓自己到書房裏看書,誰知道一沾書就睡著了。想到這也就想到陳玲琳,想到兩人之間在家裏胡鬧的情景。
文怡芳來電話,提到回水鎮鎮長李永輝到辦公室裏問到他們交上的項目報告,問楊衝鋒要怎麼樣應對。她知道楊衝鋒對這事的看法,可要應對這事,會牽涉到很寬,才請示楊衝鋒。“讓他上來吧,我跟他談。”
李永輝走進縣長辦公室,心裏有些惴惴不安,自己的出發點雖說是為自己弄些耀眼的業績,也知道縣長對小紙廠的項目不感冒,可回水鎮不搞這些又能夠搞什麼?沒有地利也沒有物產,滿山遍野的野生林木隨著青壯年勞力的外流打工,迅猛地生長起來,要是能夠充分利用當真是變廢為寶。小紙廠的利潤可不小,而投入的錢有不多,那個叫王輝的老板還能夠先提供設備,之後用產品來抵設備款,這種生意要到哪裏才能找到?
領導的意圖永遠是工作的方向,自己這報告,李永輝自覺得可以拍著胸脯挺起胸膛。可縣長的工作思路卻不在這裏,他雖然對縣裏的事不是很清楚,但楊誌遠副縣長說到小紙廠項目時,給他那種意思也就讓他有所領悟了,好在書記對這項目很支持,要自己到縣政府來申報。縣長雖然大,但卻大不過書記,這個道理就想胳膊和腿之間的關係,李永輝早就琢磨透了。想到書記對自己的關心,隻要是開展工作,書記總是無條件地支持的。李永輝心裏就有些底氣,走進縣長辦公室裏也就安定些。
楊衝鋒見李永輝進來,也沒有擺縣長架子,等他和自己招呼時,笑著顯得有些熱情走向他,說“歡迎歡迎,快請坐。”楊衝鋒辦公桌上就放著回水鎮的項目報告,李永輝進來是自然看見縣長先就拿著報告在看。心裏也不知道是悲是喜,但從縣長的態度看,還是很不錯的。李永輝沒有單獨跟楊衝鋒彙報過工作,他有什麼事更多地往吳德慵書記哪裏跑。但縣長對下麵幹部的態度卻早就聽說過了,對每一個人都會顯得很熱情和藹。
秦時明進來給兩人倒茶,李永輝接茶杯時招呼了一句,顯得對秦時明也很尊重。兩人也隻是那一瞬間表示了下,這也是下麵領導對縣長秘書必要的表示。等秦時明走後,楊衝鋒喝了口茶,將杯子放到茶幾上,見李永輝端著杯子顯得恭敬,也沒有想去表示,看著他,等他彙報自己的工作。
李永輝整理了思路,見楊衝鋒評價地等著他,心裏反倒緊張起來,但事已如此,隻得說“縣長,我來向您彙報工作。”
這句沒營養的話,在兩人聽來都不覺得什麼。李永輝接著就將回水鎮裏的工作籠統地說了些,主要強調了困難。之後話鋒一轉,就說到鎮裏各村的野生林木,說到小紙廠的項目報告。
“縣長,那個大老板王輝來往先考察時,我恰巧在縣城裏,聽說後就找到他谘詢了些問題,比照我們鎮哪裏的優勢非常明顯,也非常適合辦這樣一個項目,隻是我們的報告還沒有請專家來做,很多科學的依據和推論都沒有能夠表達出來,是我們理論水平不夠。”
“我看這份報告做得很好嘛,論據很充分,推論看著也很合理。”楊衝鋒說,就事論事,這報告確實準備得很好,楊衝鋒倒是沒有反話正說到意思。
“縣長,我們水平不夠。”楊衝鋒沒有說及報告的內容,也沒有說到項目報告的核心,批與不批,李永輝也不好再直接問。
“李鎮長,報告裏所說的,有沒有考證過?”
“縣長,項目的可行性和科學性都有嚴格的依據,也有很多實際這樣的廠,成功的例子百分之百,幾乎沒有什麼風險,王輝老板還答應將設備先給我們弄過來,用產品支付,這樣的保障那真的是難找。鎮裏雖然財政緊張,但隻要建造起廠房,那麼對我們說來就是理想也最適合的項目了。”李永輝來見楊衝鋒前,也對項目報告裏的諸多優點和對回水鎮的優勢了解得很透,說起來後也就比較流利地表達出來。
等李永輝說完,楊衝鋒沉默了一陣,說“你們做報告之前,有沒有到王輝老總他們廠裏考察過?最新生產線、最科學的設計方案、最優化的汙水處理係統、最高效的產率,這些東西是不是有言過其實,且不追究結果如何,這些設備最起碼的是要看過之後,落實了,才能確定項目要不要做起來。李鎮長,你覺得呢?”
沒有等李永輝說什麼,有接著說“報告裏說最優化的汙水處理係統,據我查證,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在造紙廠的汙水處理,也隻是一些大型廠才能做到,從成本說來才能夠劃算。李鎮長有沒有到實地探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