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事件(1 / 3)

在楊衝鋒這個縣長的麵,嚴玉斌校長雖將整個事件過程說出來,卻不會說什麼學校建設方麵的怨言。說清楚事件後當即檢討自己工作上的疏忽,表示今後不會再有這類事件發生。

楊衝鋒搖了搖手,虛壓著表示讓嚴玉斌校長不要繼續說下去。教育局長李啟靜心裏咚地一下就緊了起來,學生在學校裏受傷不是小事,當然,這樣的事可大可小,完全取決於學生家長,更取決於上位的領導者臨時的感觀。

“縣長,教育局也有責任……”李啟靜說,也許將責任分擔一些走,可緩解縣長對一中的懲處。

李啟靜這樣一說,讓秦時明也緊張起來,拿不準領導對這樣的事有怎麼樣的看法。畢竟跟領導時間不久,遇到的事不多,也很少參與領導處理一些具體的事。

“學生情況怎麼樣?”楊衝鋒臉上變化不大,但之前那種笑容卻已經不見,嚴肅起來。語氣裏沒有責怪的意思,讓辦公室裏的人稍為好受些,領導破口罵出來,那也是有過的。李啟靜的教育局局長,受罵還有心裏準備,嚴玉斌一個校長,要是丟開這個職務那就不能忍受當麵罵的,但既然是校長一職,在領導麵前就得將那知識分子的清高忘掉。

等嚴玉斌反應過來,正要說明時,門外進來三個人。向衛東當先快步走,見楊衝鋒已經到局長辦公室,忙說“縣長。”向衛東來慢了,自然想要給楊衝鋒解釋下,要不領導會認為自己工作不上心呢。

“向縣長,臨時起意,沒有打攪你的工作吧。”楊衝鋒說。向衛東身後是兩個副局長,跟進來後都沒有意識到先他們在三樓是錯開過領導,卻見局長看他們的眼神很那個,不知道犯了什麼錯。聽下去的縣長招呼,又見他對楊衝鋒的恭敬,才意識到真正的大領導早就到教育局裏了。

其他人隻是恭敬地招呼,卻不敢大聲,也不管領導是不是聽到,隻要自己盡了那份心。這時自己都站遠些,免得影響到領導們的工作。向衛東自然不理會副局長,說“縣長關心教育,我來配合縣長就是我的工作。”

領導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主角,向衛東對楊衝鋒還是很在意的,雖然沒有給教育係統這邊多少支持,卻也一直沒有卡拿要教育上的經費,那就是很不錯了,讓他這個主抓的副縣長,也可在下屬麵前做些許諾。

“上午一中發生一件本來不該發生的事,嚴校長,請將事情經過再說一遍給向縣長聽聽。”楊衝鋒的語調裏聽不出什麼來,但這時要嚴玉斌再說這事,畢竟不是什麼好事,辦公室裏的人心情都沉重起來,細細追究起來,在坐到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些責任,領導要用這事來入手,那也不是無中生有。

嚴玉斌沒有辦法避開,隻好強打精神將學生受傷過程再敘說一遍。教育局的三個正負局長、秦時明都沉重起來,而向衛東臉色早就凝重了。等聽完後,知道前因後果,一中方麵多少有些過失,家長通情達理不追究什麼,但作為主管卻要引以為戒,要從中總結教訓,防止今後再度出現類似事件。

有楊衝鋒在,向衛東也不會就說要怎麼樣去處理,這件事也不算什麼大事。全縣學校這麼多學生這麼多,出一些事也是有這樣的幾率的。犯不著揪住不放,但領導知道後那就不同了。要怎麼樣定奪,得楊衝鋒來拍板才是。向衛東聽嚴玉斌說後,心裏雖也有些急,但卻摸不準楊衝鋒的意思,就沉默不語。

“向縣長,你怎麼看?”都沒有想到楊衝鋒會追問這事。楊衝鋒卻一副要得到結論的樣子,向衛東臉色就更沉了,這時不得不表態,要批評一中批評教育局也要自我檢討。

“這事要引起重視,在全縣範圍內排查安全隱患。縣長,這事我是有責任的,請領導處分。”向衛東還是很有擔當,也善於將問題轉移開,不將一中凸顯出來,而自己又先將責任擔了起來,這樣縣長就算會記著,也不會當場發作,之後可做一些工作彌補。

“要說責任,主要責任製我。”楊衝鋒說,“是我這個縣長能力不夠,讓學生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求學,是我們政府對不起學生和老師們啊。讓學生們受苦,讓教師們受委屈了。”沒有一點抱怨,更沒有要找人責任。

誰都沒有想到在異常緊張中會等到縣長這樣一番話,一時還都沒有反應過來。楊衝鋒一直都是這樣的想法,上次督導檢查時,他已經知道縣裏中學的情況,環境就那個樣子,縣政府沒有給錢,再對學校做什麼要求,那也和實際不合。縣裏的事情一波一波,本來準備到這年秋後在好好規劃學校的事,但這時卻到時機了,再拖下去,城北那塊地一旦規劃出來,形成方案想要推翻或攔阻,都不現實。

等幾個人反應過來,忙對縣長做檢討,這時的檢討就要真實一些。畢竟行政方還是可以找出一些錯來,縣長不追究,不表示就沒有,這點自覺性大家都是有的。等幾個人說得差不多,都有了認識且都表示了後,楊衝鋒才說“檢討我們就不在這裏說了,向縣長、李局長、嚴校長,我們還是去看看學生吧。”

教育局和學校去看看受傷學生,都是情理之中。楊衝鋒卻將抓教育的副縣長也派去,自己會不會去?要縣長親自去看這學生,會有什麼樣的輿論,這是辦公室裏的人第一反應。縣長親自去看,是對學生的關心,還是表示政府、教育係統、學校都有很大的責任?悠悠之口,誰都不知道會怎麼樣傳開了去。

“縣長。”向衛東也想到這點,其他人都不好說,級別差遠了,另一個大局觀也沒有向衛東這麼強,“您工作忙,我們就代表了吧。您看怎麼樣?”說得很小心,也不知道縣長的心思是什麼。對發生的事,顯然領導沒有要追究了,但事情鬧大,對一中的聲望也會有些影響的。弄不好會在社會上造成影響,會使人們對柳澤縣的教育失望。

楊衝鋒沒有回應向衛東的話,站起來要往外走,其他人自然不會再去勸阻,都跟著出了教育局。三部車到人民醫院前,政府辦的人也知道這事,文怡芳和另一個幹部也都過來。在醫院前彙合就有一幫子人,秦時明去買禮品,教育局那邊哪會讓縣長親自買禮品?自然會搶著去做。

到醫院三樓外科,也是老舊的房子,病房裏本來就有學生的家長,兩個老師還有兩三個學生。裏麵有三個床鋪,房間又不大,這些人也就嚴玉斌和李啟靜兩人先走進去。嚴玉斌是校長,裏麵的人見了都認識,忙給他輕聲招呼。嚴玉斌讓教師和學生都先到病房外,空處空間來。楊衝鋒等人進病房後,給學生家長介紹。家長自然是很感激,覺得縣裏對這事這樣重視,也沒有一句抱怨的話,感動得流淚起來。

受傷學生情緒也穩定,知道是縣長到來,有些緊張。楊衝鋒和向衛東等人安慰幾句,要他安心將傷養好。學生已經是初三了,再有三個月就會參加畢業會考。初中畢業會考關係到下期能不能進到高中入學,對柳澤縣說來,每年進高中就讀的學生隻有百分之四十。這時對學生的學習,就顯得比較重要。嚴玉斌校長當場表示,會組織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一起幫這學生學習,不讓他落下功課而影響到畢業會考。

臨走時,楊衝鋒率先掏出兩百元放到學生的床頭,家長和學生都不肯收。文怡芳知道楊衝鋒的意思,也知道他出自本心,連勸帶推,將那錢留下。其他人見了,也隻好都摸出錢來,說是給學生補補身體,免得影響到學習。

從醫院出來後,楊衝鋒說“向縣長,我們到一中看看去吧。”這臨時的決定,向衛東倒是有了些觸動,像是感覺到什麼,和楊衝鋒一車上。既然去一中,嚴玉斌也隻好陪著上車。

李啟靜和另兩個副局長這時心裏就有些忐忑,不知道一中裏情況怎麼樣,是不是可看入眼。之前都沒有準備,這時去就有可能遇上很髒很亂的場景,要是給縣長見到,事情就會有不同的轉向。李啟靜看著其中一個副局長,那意思很明顯,要他想辦法通知下一中,就算臨時清掃下,不要出現刺眼的場景來。

那副局長見到李啟靜的暗示,便從車上下去,說是給文怡芳讓坐位。下了車轉移便給一中抓政教的副校長打電話去,實際上時間已經不夠了。從人民醫院到一中,就算步行也隻要二十分鍾,何況他們都坐車去。先行通知,就算來不及打掃,將大的垃圾撿拾下,總會在麵子上好看多了。

學校裏麵積太小,人密度大,衛生保持就有些難度。當然,和平時的思想教育和行為規範教育工作相關,教育局的人對一中這方麵不怎麼放心。副局長打電話後,將縣長十五分鍾之內到學校傳過去,至於學校怎麼樣做,那是他們的事,相信會做好的。

進到學校,人不少,門口擺著兩塊固定的歡迎標語牌,也不知道是不是常年擺放的。進校園後,正逢上課,倒沒有見學生跑來竄去的。那個很小的操場,有一個籃球場,之外就沒有什麼運動設施了。校園裏植被到還好,有高大的榕樹,從榕樹枝椏間吊掛下來的假根,明顯有些是跳上去拉扯過。

整個校園看著還不錯,就是給人那種擁擠的感覺很難受,這時那兩千多人還沒有出來,都盡到教室裏了,可想而知,兩千多學生都出來後,那種擁擠感會更讓人受不了。

教師辦公室就是一幢木質的舊樓,這種仿蘇式建築,是當年和蘇聯老大哥關係好的時候,學樣修建的。樓房算比較結實,隻是踩踏在樓梯板上,聲音很響。就算一路小心,幾個人走往嚴玉斌校長的辦公室還是將整棟樓的人都驚著了,好在老師們也習慣了,沒有人出來關注一下。

有副校長出來迎接,會客室裏布置得不算差,當然,不能和行政部門比,更不能和霸王部門比。楊衝鋒沒有說明來意,大家坐下後也不知道要說什麼。學校倒也客氣,給來的領導每人一瓶水、一包煙,文怡芳將水接了,那煙就不肯要。秦時明見文怡芳不肯要,他自己也不抽煙,便也就推辭不受。

一中的領導們忙碌後就離開,有校長陪著也就是了。向衛東副副縣長不算受檢對象,也不好說話,嚴玉斌校長不知道縣長是來追責任還是來檢查學校工作,也不好主動出來說話。李啟靜是教育局局長,這時節就先說,“縣長,一中在全縣教育係統裏算是最好的,教師素質、學生成績和各方麵的檢查都是年年第一。”

這點成績還是要先說出來墊底的,免得一中太不好看使得教育局也會難堪。李啟靜硬著頭皮,那也是見楊衝鋒一路上來都沒有太差的臉色。

“玉斌校長,發生這樣的事,雖說不是我們主觀上存在什麼問題,但也要引起重視,不能再有這樣的事出現。教育局在安全問題上,要對全縣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查,將安全隱患消除掉。”

“是,請縣長放心,明天我們立即找開緊急大會,將工作布置下去,五天後教育局派出專門檢查小組,全縣進行督查。”李啟靜、嚴玉斌等人當即說出今後的工作,看來之前對今天發生的事還是很有感觸的。

“嗯,”楊衝鋒表示對教育局所說的工作表示肯定,也對李啟靜和嚴玉斌兩人各自的敏銳性表示認同,“下麵還是談談在平時教學工作中,有什麼困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