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看不見的財富(3)(3 / 3)

興許能等來一輛過路車?但這念頭很快就消失了。這樣的天,怎麼會有別的車呢?我不能坐以待斃。我記起來路邊不遠的地方有戶人家,於是發動汽車,慢慢地開到一個泥濘的路口,拐了進去。謝天謝地,窗戶的燈是亮著的!我停下車,按了按喇叭。

門開了。一個小姑娘走出來,瞅著我。我搖下車窗,說我的車胎爆了,需要人來幫助換掉。因為我無法活動,自己沒能力換。

小姑娘走回屋,不多會兒,她穿著雨衣、戴著雨帽出來了。後麵跟著個男人。那男人向我熱情地打了招呼。

我坐在舒適的車裏,渾身幹鬆。而那個男人和小姑娘卻在暴風雨中為我換車胎。我心中深為不安。我會給他們報酬的。雨小了些,我搖下車窗,看他們工作。我覺得他們幹得太慢了,讓人心焦。我聽到車子後部金屬的碰擊聲。小女孩說道:“爺爺,給你千斤頂。”老人口都噥著答應了一聲。車身慢慢地升起了。

接著車後是一陣叮當聲,搖晃和低低的話語。車終於修好了。千斤頂收回的時候,車身顛簸了一下。我聽到車蓋合上的聲音,接著看到祖孫倆站在我車窗跟前。

老人穿著雨衣,弓著腰,看上去年老體弱。那個小女孩我覺得也就8~10歲的樣子。她抬起小臉望著我,笑嘻嘻地。

老人道:“這鬼天氣,車子最容易出毛病。不過現在,你的車修好了。”

“太謝謝你們了,”我說,“該怎樣酬答你們呢?”

老人搖搖頭,“不用客氣。西西婭說你的腿有毛病,不方便。我們很樂意幫忙。我想這事碰上你你也會這麼做。不需要什麼酬謝,我的朋友。”

我遞出一張5美金的鈔票說:“不,我得按我的方式來。”

老人無動於衷。小女孩靠近車窗輕聲對我說:“我爺爺是個盲人,他看不見。”

接下來的幾秒鍾像是凝固了。不安和羞愧噬咬著我,我的心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憾。一個失明的老人和一個年幼的女孩!在黑暗中摸索著,用冷冰冰、濕漉漉的手指辨別螺絲和工具,來為我修車!而這黑暗對老人來說,是直到死亡也無從解脫的無邊的黑暗。

他們在淒風冷雨的深夜為我換了一個輪胎,而我卻和我的雙拐坐在溫暖舒適的車裏。我的殘疾!他們向我道了晚安,回家去了。我不知道我在那裏坐了多久。我深深地陷入內省,發現了自己身上一些令靈魂難以安寧的品質。

我認識到自己沉溺於自憐、自私之中,對他人漠不關心,思想頹廢……我坐在那時祈禱著。懷著深深的謙卑。我祈禱勇氣和力量,祈禱人與人之間的深切理解,祈禱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的缺點,祈禱能夠具有這樣的誠心,能在日課中堅持不輟地祈求心靈的幫助來克服這些缺點。

我祈禱上帝賜福於那個失明的老人和他的小孫女。最終我駕車離開,頭腦如麻,靈魂謙卑。

“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聖經·新約·馬太福音》7章12節從那以後,這條先知的告誡對我而言,已不單單是聖經的一紙文字,它成了我努力奉守的生活準則。盡管遵循起來往往很難,有時讓人灰心喪氣,有時讓人耗時費錢,但它的價值毫無疑義。

現在我每天不僅要登越那14級台階,而且盡可能地去幫助別人。也許有一天,我會為一個盲人——一個像我從前那樣的瞎人——在深夜更換輪胎的。

人的生命隻是伴隨著理性意識的出現而開始的。正是這種理性意識,向人們揭示了自己生命的現在與過去,同時也揭示了別的個體的生命。

生命的起點在哪裏——托爾斯泰

人在兒童時像動物一樣生活著,關於生命是什麼都不知道。假如人隻活了10個月,那麼他既不會知道自己的,也不會知道任何別的人的生命。不僅嬰兒如此,沒有理性的成年人、白癡也同樣不知道他們自己在活著,也不會意識到別的生靈的生活,因此,這樣的人都是沒有人的生命的人。

人的生命隻是伴隨著理性意識的出現而開始的。正是這種理性意識,向人們揭示了自己生命的現在與過去,同時也揭示了別的個體的生命。而由於這些個體之間的關係而必然發生的一切,例如痛苦和死亡,都是對個人幸福的否定和他所覺得的使他的生命中止的矛盾而產生的。

人希望就像給我們身外看得見的存在物下定義那樣,用時間給自己的生命下定義,然而,同肉體誕生的時間不相一致的生命卻突然在他身上蘇醒了,但是人又不願相信這個不能用時間來下定義的東西可能是生命。盡管人無數次地想找到那個時間上的起點,以便確認自己的理性生命起始之界,結果卻從來沒有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