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毛蟲中麒麟居長;百獸中虎最凶猛,它是獸中之王。麟、鳳、龜、龍有靈性,叫做四靈;狗、豬、雞,是古代君臣盟誓用的物品,所以叫做三物。馬錄馬耳、驊騮,都是好馬的稱號;太牢、大武都是牛的別稱。羊叫做柔毛,又叫做長髯主簿;豬叫做剛鬣,又叫做烏嘴將軍。鵝叫做舒雁,鴨又叫家鳧。雞有五種品性,所以被稱為德禽;大雁的性情,追隨天氣的變化,秋天一到便列陣飛往南方去過冬,因此又叫陽鳥。家狸和烏圓,乃是貓的別稱;韓盧與楚獷,都是犬的名稱。麒麟、騶虞,都是有仁德的獸類;螟螣、蟊賊,都是破壞禾苗的害蟲。
【賞析】
本段主要是對動物的稱謂介紹。
【原文】
無腸公子,螃蟹之名;綠衣使者,鸚鵡之號。狐假虎威,謂借勢而為惡;養虎貽患,謂留禍之在身。猶豫多疑,喻人之不決;狼狽相倚,比人之相倚。勝負未分,不知鹿死誰手;基業易主,正如燕入他家。雁到南方,先至為主,後至為賓;雉名陳寶,得雄則王,得雌則霸。
【譯文】
無腸公子,是螃蟹的名稱;綠衣使者,是鸚鵡的稱號。狐假借老虎的威力,是說借他人的勢力去做壞事;養老虎而留下禍害,是說留禍患在己身邊。猶、豫兩種獸類,性多疑,後來被用做比喻人沒有當即決斷;狼和狽相依,是形容那些互相勾結、做壞事的人。沒有分出勝負,如同打獵時大家共同追逐射鹿,不知它將死在誰人的手裏;基業更換了主人,如同本家的燕子飛入他人的家室。大雁飛往南方的時候,先到的為主,後到的為賓;秦穆公時,一位陳倉人看到兩個童子化而野雞,這個人叫陳寶,他告訴秦穆公:“得雄者王,得雌者霸。”
【賞析】
文中主要以喻理來說明事物的危害。
【原文】
刻鵠類鶩,為學而未成;畫虎類犬,弄巧反拙。美惡不稱,謂之狗尾續貂;貪圖不足,謂之蛇欲吞象。禍去禍又至,曰前門拒虎,後門進狼;除凶不畏凶,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鄙眾趨利,曰群蟻附膻;謙己愛兒,曰老牛舐犢。無中生有,曰畫蛇添足;進退兩難,曰羝羊觸藩。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馬,難分禍福。
【譯文】
雕刻鵠鳥,卻像鶩的樣子,雖然畫得不太逼真,但還相似,形容學問剛剛有點成就;畫隻老虎,卻像狗的樣子,比喻弄巧成拙。事物的美惡前後極不相符,如同先用貂皮來做,後來不夠用隻能用狗尾來冒充;貪得無厭,永遠滿足不了自己的欲念,如同蛇吃大象。禍患除去了但接著禍患來了,說的是前門拒絕了老虎,後門又引入了豺狼;為除去凶惡勢力,便不害怕它,這叫做不進入老虎的巢穴,怎能捉到老虎的崽子?鄙薄眾人趨逐財利,便說一群螞蟻依存著膻肉上;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如同老牛舌舐小犢一樣。本來沒有的東西,無端有了,如同畫了一條蛇,卻又畫上四隻腳;前進不行,後退不行,兩處為難,如同強壯的羝羊觸藩籬。酒杯裏有蛇的影子,這是自己的猜疑;塞上的老翁丟失馬匹,難以分出這是禍還是福。
【賞析】
文中運用了典故來說明事理,很有說服力。
【原文】
龍駒鳳雛,晉閔鴻誇吳中陸士龍之異;伏龍鳳雛,司馬徽稱孔明龐士元之奇。王猛見桓溫,捫虱而談當世之務;寧戚遇齊桓,扣角而取卿相之榮。
【譯文】
“龍駒鳳雛”這句話是晉朝的尚書閔鴻誇獎吳中陸士衡的,因為他和陸士衡都有賢才。“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定天下”
這句話是三國裏稱讚諸葛亮、龐統二人的,因為他們都是當時的有名之士。北海王猛,隱居華陰,胸有大誌,聽說桓溫征伐前秦,就前去謁見,一邊手捉虱子,一邊嘴裏談論當今的事務;寧戚家貧,在他人家當車夫,喂牛時扣擊牛角而唱道:從昏飯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齊桓公聽到後認為他是個奇才,拜為上卿。
【賞析】
文中用故事來說明事理。
【原文】
越王軾怒蛙,以昆蟲之敢死;丙吉問牛喘,恐陰陽之失時。以數人而製於虎,比言事之難勝;走韓盧而搏蹇兔,喻言敵之易摧。有勢莫能為,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製小不用大,曰割雞之小,焉用牛刀。
【譯文】
越王勾踐伐吳的時候,在路上遇到怒蛙橫於車前,他便兩手憑軾,向它表示致敬,侍從問其故,說是昆蟲勇於奮死,為何不軾?漢代的丙吉做宰相時,在郊外路上遇到他人正在行凶,他沒有過問,又遇到一人追趕一頭牛,就上前問道追趕的人,牛跑了多少路了?侍從怪他前後所問不對,丙吉說:牛喘出舌,往往是陰陽失序的先兆,三公負責調理陰陽,所以要問清楚。犯法的人,自有京兆尹去管,不是宰相所管的。用數人去製服一隻老虎,是比喻這事情極難取得勝利;韓國的獵犬,用它搏擊跛腳的兔子,這是比喻敵人容易摧毀。有勢力而不能夠有所作為,好比是馬鞭雖長,卻終不能打到馬腹上;製服小敵,不須用大的氣力,好比是宰割小雞,何須用殺牛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