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大昭卷·嫁狐(4)(2 / 2)

諸子嘩然,擦了把汗。說什麼這老頭兒都有講不完的理,自己隻活了一二十年,他活了七八十年,說也說不過,怎麼同他講?

嫡子五公子荇淡哂,站起身,青色的衣擺微微撩起,朗聲道:“若是我,臨洮一地,民可發安居令,家居臨洮未足三世者,按姓氏,令分三十縣,借商君酷政,舉國下令,凡持安居令的臨洮之民,行至何地,鄰人縣政必置其安居。足三世以上者,仍留臨洮,臨接八縣,按貧瘠富庶,募糧種各一,或可救民。”

太傅笑意更濃,“孺子可教,想至如此,難為,難得!雖舉國搬遷,然三世之下,根基甚淺,婚姻尚少,總不至骨肉分離;三世之上,家族繁茂,不可擅動,又借商君東風,重整民籍歸屬,大善。但,尚有一事,老臣不解,或許殿下可解惑。民分三十縣,顛沛流離,未及終地,已去一二,便是到了所分之縣,水上浮萍,毫無依靠,碰上鄰人欺生,又去一二,十分之民去了四分,秦地三十八縣,民生不定,可有讚你仁厚的?戰國六君,天下諸侯,可有稱你得道的?無道的昏君,縱使勞苦,又有何下場?”

五公子荇心中暗惱,麵上卻笑,“俱是紙上談兵,夫子焉知,若放我於秦地,我不成事?”

剩餘的幾個也未提出好意見,一眾兄弟因為一窩老鼠被刁難得下不了台。福太傅同鄭王議事時說起這一樁,鄭王先是笑,後來臉色倒也難看起來,“當真無人想到,如何做?”

福太傅撚起胡須,歎道:“除了四公子說要回去思量思量外,旁的公子都未想到好法子。不過,這等問題,於方通庶務的公子們而言,確實難了些,答不出也無妨。”

鄭王冷哼一聲,“微小處才見真章。”

“話說,有幾隻灰老鼠……”紅發的四公子繪聲繪色地用白話對扶蘇講著他理解的偷糧案,一旁的侍書們捏了一把汗。

“聽不懂。”扶蘇冷淡回答,繼續低頭扒飯。什麼叫“秦國裏麵有個姓衛的人,這個人貌似惹了不少禍”?什麼叫“幾隻胖乎乎的可恨灰老鼠偷糧吃”?什麼叫“有一天晚上,陰雲密布,打雷閃電,狂風暴雨,第二天,所有的糧種就不能用了”?什麼叫“如果你是秦始皇,一個郡縣的人都要餓死了,你會怎麼辦”?

從不知道大昭宗室的精英教育是這個德行,書都讀到狗肚子裏了。

“不是始皇,是孝公。”侍書的臉紅透了,恨不得把頭埋到地裏。

“不是嗎?”四公子露出白牙,揪起眉,苦苦思索,不知是笑是惱。

侍書顫抖悲憤道:“請讓臣再為扶蘇公子敘述一遍。”

這次扶蘇終於聽懂了。他問道:“諸位公子怎麼說?”

四公子咧嘴點評:“八弟說的最合我胃口!”

侍書攢淚,裝作沒聽見四公子的話,繼續朝下說。

扶蘇又拿起了筷子,“嗯”一聲,表示自己知道了。

四公子咆哮:“你的人性呢?你的救命恩人明天就要被打板子了,你還在吃?!”

扶蘇覺得如果打板子能讓這群堂兄弟腦子清醒一些,打打也是有必要的。

他又淡淡點點頭,表示知道了,表示自己還要繼續吃。

四公子拿頭磕桌子,“到時候,太傅又同父王說我無用,父王又要罵我除了一身武力,除了打仗,什麼都不會。讀書這麼難,難道父王以為所有姓成的都同那死鬼太子一樣,能在短短十年內讀完藏經樓的書嗎?”

讀書達人死鬼太子從六歲到十六歲,讀完了大昭國都最大的藏經樓的書,據說約有三萬本典籍,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十年三千六百五十日,他究竟是如何讀完的三萬本,至今還是個謎。

扶蘇低頭不理他,吃完最後一口米飯,才道:“這件事情,並沒有準確的答案。但,或許鄭王殿下和太傅心中卻有一個極明確的答案,隻是公子們無人猜出而已。”

“學生以為,秦國地偏貧瘠,不宜擅動,可借糧魏國。”四公子挺直頸子這樣答道,看著太傅的臉瞬間變青,卻暗叫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