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大昭卷·三公(3)(2 / 2)

孫大家名湖,字澤堂,孫武後人,樂安人氏。昭文帝之後,舉族搬遷至平國金烏昌泓山,過上了半隱居的生活,世代靠開書院為生。

之前的幾代夫子資質平庸,教出來的弟子也平庸,如今的孫夫子是瞧著平庸,挑選的弟子也皆是落魄世家弟子,可是,組合的結果卻不是平庸,而是逆天。當先帝手下尚書閣謄錄二十年中了文武榜的三甲出身時,平國昌泓書院竟占了足足三十人。平國雖地方富足,卻是個十足的小國,教育不興,一國能中十人都屬運氣,更何況一郡一山,中了三十人。百國都震驚了,紛紛打聽孫湖是何人。可是,除了知道此人是孫武後人外,旁的一概似是無什麼過人之處的。眾人皆以為是偶然。可是三年後,他又舉了三十文武進士,十五文,十五武,不多不少。孫湖弟子出身寒微,反而能使先帝放心去用,他的弟子有一處特色,便是文武兼備,雖個個達不到頂尖執牛耳之界,也即是無出將入相,拜三公之才,但文者頗識行軍連縱之法,武者皆具治國入微之目,真宗十分讚賞。

到了哲宗朝,孫湖已成了教育界的一塊活招牌,士子們哭著鬧著要去瞻仰當世孔夫子,生得好的、家世好的卻憋了一肚子火,他娘的不收不收還是不收!莫非窮的、落魄的調教出來特別有滋味?口味也忒重!

扶蘇與嬴、章、黃三人是一起到的。那三人堅持非與結拜兄長一起步行前往,這一路,倒也摸清了彼此底細。

扶蘇自稱是戰國時晉國沒落貴族姬氏五世孫,手中的名帖和推薦信一應俱全;嬴晏則是孤兒,前朝嬴氏一族叛亂,九族皆被雲相處斬,隻餘下一癡兒。行刑時雲琅曾言,嬴族逃不過三代,三代之後,若不亡,人人得而誅之。而嬴晏便是這癡兒的後人,到他處,已傳了三代。他來平國本意含糊,似是並非一開始便欲往書院讀書,而是為了尋人,不知為何,最後卻變了主意;至於章甘,隻說是世家後人,卻未說明是哪一家,姓章的世族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有名堂的便是那麼三家,一是鳳陽章氏,二是崔城章氏,三便是秦帥弟子,撫東將軍章氏,眾人依他來時方向,猜測可能是鳳陽與撫東兩家中的一家;而黃韻黃四郎,形容十分貧寒,麵容溫和,性格卻冷辣多謀,他不掩來意,求學的目的便是為了有朝一日效仿先祖登上三公之位,至於他的先祖是誰,扶蘇在腦中想了半天,從西周太公開始數,也沒數著姓黃的。

孫夫子孫湖是個中等身材,不大起眼的男子,雖似貌不驚人,眼睛卻十分明亮,他考校學生,不選文,不比武,十分簡單明了——自報家門,然後從遠處的接待學生的草廬處,走到孫夫子喝茶納涼的地方便可。

許多貴族子弟仰慕孫湖,也曾穿寒衣,造假名,可是,孫夫子老眼毒辣,掃一掃便瞧出了。

看著又一個垂頭喪氣被掃下來的璟郡王氏子孫,章甘有些抓耳撓腮,“他怎麼就瞧出來了?!這人一身衣裳比乞丐還破,瞧著也無什麼世家氣度!”

黃韻含笑不語,嬴晏默默無語,扶蘇神遊天外。

前頭的人被刷了一大半,還有一個抱著孫夫子的腿,撕心裂肺地哭道:“夫子,俺真窮,俺家真窮啊!”

孫夫子淡定道:“不,你是貴族後代。”

章甘在遠處樹蔭下跳了起來,罵道:“扯他娘的淡!這人我可注意觀察了,手上滿是厚厚的繭,若非家中貧寒,哪能生出這許多?”

黃韻繼續含笑不語,嬴晏繼續默默無語,扶蘇繼續神遊天外。

終於到了最後,輪到兄弟四人了。孫湖考校得也有點不耐煩,對著紫砂壺嘴,灌了口茶水道:“樹下那四兒,一起來。”

章甘一路走得戰戰兢兢,轉眼看那三兄弟,沒心沒肺,一個比一個衣帶飄飄,一個賽一個步履勝仙。

孫夫子瞟也沒瞟四人一眼,問道:“讓我選兒,兒有何處過人?”

章甘舒了口氣,自信地露出雪白的牙齒道:“我生得俊,見過我的人都說,這世上,能與我一較高下的,隻有穆王世子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