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心靈成長的六個定律(3)(3 / 3)

最經典的例子是希特勒。小時候,他的父親常把他打得死去活來,並且一邊暴打他一邊嘲笑他弱小、意誌不堅強。這樣一來,希特勒的內在關係模式非常可怕,一極是“暴虐的強大的老爸”,另一極是“受虐的弱小的小孩”。最終,希特勒意識上徹底認同了“暴虐的強大的老爸”,並將“受虐的弱小的小孩”壓抑到潛意識中。然而,“受虐的弱小的小孩”並未消失,相反可能對他的影響更大,它會時時跳出來,告訴希特勒,他曾經多麼弱小、多麼沒用。希特勒不能容忍這個“受虐的弱小的小孩”影響自己,於是他將它先是投射到周圍的人,接著投射到其他群體——如猶太人身上,最終將它投射到整個歐洲。

在與其他人、群體和國家的關係中,希特勒表現得無比堅定、無比強大,同時拚命地攻擊各種各樣的“弱小者”。看上去,他好像是百分百的強人。然而,我們用我們的心靈之眼,從內在的關係這個角度審視一下就會知道,這其實隻不過是他內心的病態的關係模式向外展現的結果而已,他以“暴虐的強大的老爸”自居,而將“受虐的弱小的小孩”投射到了其他人、群體和國家之上。然而,這遠不能表明他強大,相反暴露了他有無比脆弱、無比自卑的一麵。

希特勒是一個極端,然而,類似他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假若你遇到一個貌似強大的人,但你和他相處非常不舒服,他總是有意無意地用盡一切辦法,顯示他的堅強並令你感覺自己很渺小,那麼,你可以推斷,這個人和希特勒有類似之處,他正將他的“內在的弱小的小孩”投射到你的身上。

我曾在論壇上與一個私企老板論戰,他白手起家,曆經難以想象的磨難,才有了今天的成功。這些磨難,令他心如鐵石,對剛畢業的大學生和下崗工人大肆攻擊。他的邏輯是,這些人如此脆弱,所以活該掙不到錢,也活該被強者瞧不起。

他的傳奇般的磨難,令網上許多人對他心生崇拜,並讚同了他這種邏輯。但我知道,他之所以攻擊那些弱者,其實是他特別懼怕自己會變成那樣。他的人生經曆告訴他,如果他變成了那樣的弱者,沒有誰——其實是沒有親人,尤其是最重要的親人——會同情他,所以他絕對不能陷入那種境地。於是,他絕對排斥自己柔弱的一麵,這最終變成,他絕對排斥所有的弱者。

然而,非常有趣的是,這個私企老板招的大學畢業生,卻多是無能之輩,常犯一些低級錯誤,最終被他嘲弄,然而他又很少開除他們。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他既然心如鐵石,為什麼不招一些同樣心如鐵石的員工,或者,起碼心如鐵石地把那些常犯低級錯誤的大學畢業生開除呢?

在我看來,這是因為,他和這些大學畢業生建立關係,正是為了將自己“內在的脆弱的小孩”投射到他們頭上去。隻有在這樣的關係中,他才能很好地以“內在的堅強的父親”自居,而將自己膽怯、柔弱的一麵投射到員工身上去。

每一個人際關係中都充滿隱秘的投射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描繪說,自我實現者的一個人格特征是,一方麵疾惡如仇,另一方麵對人性的脆弱又無比包容。這,才是真正的堅強,才是真正的強大。

我們應切記一點,真正的強者絕對不是那些從不怕疼而且總是無情地嘲笑別人柔弱的人。真正的強者,應該是一方麵堅強,另一方麵又非常溫和、非常富有包容性的。

我們的一生,可以說就是不斷與別人玩投射與認同的遊戲的一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影響並改變別人,也被別人影響並改變。有時候,這個過程進行得如此隱秘,以致我們很難發覺。

一次,我遇到一個女子,她很漂亮,旁邊一個小女孩稱讚她說:“姐姐,你好漂亮啊!”

這個女子溫柔地撫摸了一下小女孩的頭發,用很好聽的聲音對她說:“小妹妹,你也很漂亮啊!”

她說得看似很真誠,但接下來,她不經意但又極自然地補充了一句:“小妹妹,你臉上這裏有一個雀斑啊!”

這句話令小女孩很受傷,她一聲不吭地走開了。

這句不經意的話表明,這個女子的內在關係模式有一些問題。在與這個小女孩的關係中,她要在相貌上保持一個優勢。那麼,大致可以推測,在她的內在關係上,她與一個重要的女性親人——譬如姐姐或妹妹,也有可能是媽媽——存在著嚴重的競爭關係,這令她無法坦然欣賞其他女子的優點,而總要有意無意地去打壓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