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的真正價值,不是科學與正確,不是知識豐富,而是,它能幫助你成為一個人。
《不要用愛控製我》
作者:帕萃斯·埃文斯
譯者:鄭春蕾,梅子
啟迪性:5.0分
易讀性:4.5分
趣味性:4.0分
推薦度:5.0分
推薦理由:
這本書,每個家庭都應該擁有一本。
因為,最常見的惡性事件,不是發生在陌生人之間,而是發生在親人之間。
譬如,多個獨立調查顯示,刑事案件有三分之一是發生在親人之間。在這些惡性事件中,至少有一小半看不到“錢權名利”等物質因素的參與,那些肇事者經常是以愛的名義行惡,當他們說,他們的確是因為愛才向對方潑硫酸,或者砍上幾十刀的時候,還顯得極其真誠。
這種惡性事件還包括大量的精神性傷害,譬如徹底控製對方,不論有多大的物質損失,都堅持讓對方與所有的親朋好友斷絕關係;譬如用盡各種辦法,傷害戀人,毀掉他們的生活和前程……這樣做的時候,他們仍然會說,我太愛他(她)了,所以才這麼做。
實際上,這不是愛,而是控製。把控製說成愛,是我們這個世界最常見的謊言之一,而且對這個謊言,我們很容易信以為真,並因此受傷或傷人。
關於對親人的控製欲望,許多學者寫了許多本書,但我還不知道有哪本書比帕萃斯·埃文斯這本著作寫得更透徹、更有震撼力。
或許,你認為以上那些例子太“極端”了。那麼,說一些普通的。
你肯定見過許多人,在同事、朋友和陌生人麵前表現得非常有禮貌、非常尊重對方,但唯獨對配偶或孩子表現得特別沒有耐心、特別粗暴。你或許會猜,這個人一定是對自己的配偶失去了愛,但恰恰相反,當事人會表示,他愛對方,且根本離不開對方。
這些現象,如果讓你迷惑不解過,那麼,你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如果你特別愛控製配偶,或者你就是配偶的強烈控製欲的犧牲品,那麼這本書是必讀書。
如果讀懂了這本書——這不難做到,那麼你會明白很多事情:為什麼開車時脾氣大;為什麼初戀失敗其實是一件好事;為什麼你的上司那麼難以相處;為什麼不管你怎麼做,你的父母都指責你做得不對——我一個朋友說,他把水杯放到桌子左邊,父親會斥責他為什麼不放到右邊,但他猜如果他放到了右邊,父親肯定會斥責他為什麼不放到左邊。
如果擅長舉一反三,你還會明白,為什麼薩達姆會做起白日夢,幻想美國會重新扶植他做伊拉克總統;為什麼希特勒非得讓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全部戰死,以及,為什麼他不選擇那些真正有魅力的女性做戀人,而是選擇了愛娃那樣一個有點愚蠢的女人。
這是一本魔書,但又是一本寫得極其通俗易懂的書,隻是略少點趣味。
《中毒的愛》(原名《中毒的父母》)
作者:蘇珊·福沃德 克雷格·巴克
譯者:許效禮
啟發性:4分
易讀性:5分
趣味性:4分
推薦度:4.8分
對這本重要的書的“啟發性”隻給予4分,隻是因為美國女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這本書中披露的,是我們睜開眼睛就能看到的事實。但是,麵對這個事實,我們中的許多人卻寧願閉上眼睛,因為這個事實太痛苦了,太難以麵對了。
譬如,本書一開始談到一個叫戈登的來訪者,當談到父親時,他描繪說:“他很了不起,病人都把他看成聖人。”但實際上,這個“聖人”每星期會用皮帶抽兒子兩三次。
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生活在痛苦中,戈登也不例外,所以他不僅對別人也對自己說,爸爸愛他,爸爸好得像個聖人。
這是他在自己生命中製造的最大的謊言,和其他所有謊言一樣,這個謊言最後演變成了他的心理障礙。
“沒有父母不愛孩子”,這句話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謊言之一。如果真是這樣,這個世界會比現在至少要美好100倍。譬如,如果希特勒的老爸不狂暴地虐待自己的兒子,世界上就會少一個戰爭狂人。
做孩子的,需要去麵對這個真相。
做父母的,一樣需要去麵對這個真相。
因為,父母也曾是孩子。幾乎可以肯定地說,那些中毒的父母的父母,一樣也是中毒的父母。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遺傳。
所以,承認這個真相,並不是為了把自己心理問題的責任,完全推卸到父母身上,而是為了從自己開始,斬斷這個家族遺傳,讓自己成為這個遺傳的最後一個鏈條。
在這本書中,福沃德詳盡地描繪了各類中毒的父母,並對症下藥地提供治療和自我治療的一些行為技巧,使得一般讀者也可以把這本書當作自助讀物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