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的明確性
目標的明確性,是競聘演講區別於其它演講的主要特征。這一方麵表現在演講者一上台就要鮮明地亮出自己所要競聘的目標(或廠長、或校長、或秘書、或經理),另一方麵,其所選用的一切材料和運用的一切手法也都是為了一個目標——使自己競聘成功(使聽眾能投自己一票)。而其它類型的演講則不同,不管是命題演講還是即興演講,雖然都有一定的目的,但其目標卻有一定的“模糊性”、“概括性”和不具體性。打個比方說,如果演講如大海行船,那麼一般演講是要告訴人們如何戰勝困難,駛向遙遠的彼岸,而競聘演講則是競爭看誰有條件來當船長。
二、內容的競爭性
在其它的演講中,內容盡管可以海闊天空地談古論今,說長道短,但一般都不是來“顯示”自己的長處。即使在事跡演講中,也忌諱毫不客氣地為自己“評功擺好”。但競聘演講則不同,它的全過程都是聽眾在候選人之間進行比較、“篩選”的過程,競聘者如果“謙虛”、“不好意思”說自己的長處,表示自己也是“一般般”,就不能戰勝對手。因此演講者必須“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而“競爭性”說白了,也就是演講者無論是講自身所具備的條件,還是講自己的施政的構想,都要盡最大可能顯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新”的勝他人一籌的“優勢”來,有時,甚至還要把本來是“劣勢”的東西換一個角度講成“優勢”。
三、主題的集中性
所謂主題的集中,是指所表達的意思單一,不枝不蔓,重點突出。這就是說,在表達意思時,必須突出一個重點,圍繞一個中心,而不要多重點,多中心,不能企圖在一篇演講中解決和說明很多問題。
四、材料的實用性
實用性,是指所選材料既是符合實際的,又是對自己競爭“有利”的,也就是無論講自己所具備的條件還是談任職後的“構想”,都要從“自我”出發、從實際情況出發。競聘演講是“競爭”,但並非是比賽誰能“吹”,誰能用嘴皮子“甜”人。聽眾邊聽你的演講,邊在“掂量”你的“話”是否能在現實中發揮作用取得效果。比如在講措施時,那種憑空喊“我上台後如何給大家漲工資,如何給大家建樓房”的演講者,聽眾一般是不買賬的。而那種發自肺腑講實際的措施才是聽眾最歡迎的。
五、思路的“程序”性
思路,就是演講者的思維脈絡:“程序”是指演講中先講什麼後講什麼的順序。競聘演講不像一般演講那麼“自由”,它除了題目和稱呼外,一般分為五步:
第一步,開門見山講自己所競聘的職務和競聘的緣由。
第二步,簡潔地介紹自己的情況:年齡、政治麵貌、學曆、現任職務等一些自然情況。
第三步,擺出自己優於他人的競聘條件,如政治素質、業務水平、工作能力等。(既要有概括的論述,又要有“降人”的論據。比如,講自己的業務能力時,可用一些獲得的成果和業績來證明。)
第四步,提出假設自己任職後的施政措施。(這一步是重點,應該講得具體詳實,切實可行。)第五步,用最簡潔的話語表明自己的決心和請求。
當然,以上幾步也隻是簡單的模式,實踐中演講者還可根據實際需要稍有變化,而並非填表式。
六、措施的條理性
演講者在講措施時一定要注意條理清楚,主次分明。不要像漫坡放羊那樣,講到哪兒算哪兒,讓人聽了如一團亂麻。為了把措施講得有條理,可用列條的方法,如“第一點”“第二點”或“其一”“其二”等表示。除此,在每一“步”之間要用“過渡語”來承上啟下。如,當自我介紹之後,可以說:“我之所以敢於來競聘,是因為我具備以下條件”來引起下文;講完條件後,可以再搭一個“橋”:“以上我說了應聘的條件,那麼,假如我真當了校長(或鄉長、廠長),會采取什麼措施呢?下麵就談談我的初步設想。”這樣不僅條理清楚,而且使演講上下貫通,渾然一體。
七、語言的“準確”性
準確,一般是指要恰如其分地表情達意。但競聘演講中的準確除此以外還有另外兩層意思:一是所談事實和所用材料、數字都要“求真求實”,準確無誤,比如,介紹經曆時,是大專畢業生,就不能說是大學畢業;在談業績時,三次獲獎,就不能虛說“曾多次獲獎。”(最好把在什麼時間什麼範圍什麼獎項說得清楚明白);如涉及到數字也要盡量具體。二是要注意分寸,因為競聘演講的角度基本上是以“我”為核心,如掌握不好分寸,誇大其詞,就會讓人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使自己的演講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