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開發新資源,不被老圈子限製(4)(1 / 2)

這個故事,曾經被一個母親用來教育他的兒子,聽故事的孩子就是李嘉誠。

這讓李嘉誠深刻意識到世情才是大學問。據說李嘉誠曾講:“以往99%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現在也會談生意,約1/3談生意,2/3教他們做人的道理。為什麼?因為世情是大學問,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並喜歡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誠然,誰會笨到連自己吃虧都不知道呢?誰會連基本的辨別力都沒有呢?

你對自己內心的善意、正直、忠厚堅持得越持久,靠近你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服務之後再服務

判斷一個人在未來可以做多大的事,不是看他手頭暫時有多少客戶、有多強的占有資源的能力,而要看他的客戶支持他的時間是否足夠長,因為當人們支持同一個人的時間越長,他們就越舍不得退出。

具有忠實度的客戶,在社會上給你的正麵宣傳是很難得的免費資源,他們不但自己認可你,還會把你推薦給他人。

這就要求我們不但做業務,還要做自己,不但服務好一次,還要在服務之後再服務。

給大家講個小故事:有一個非常勤勞的小男孩,他得到了一份為一戶別墅的人家修剪草坪的工作。

小男孩做得非常起勁,這戶人家也非常喜歡他。

有一天,這戶人家接了一個電話,電話裏的人說:“你好,請問你們需要修剪草坪的人嗎?”

女主人回答:“不需要。”

電話裏的人接著問:“你們這裏已經有人修剪了,是嗎?我能提供的人很專業。”

女主人再次回答:“他做得挺好,我們不需要。”

電話裏的人最後又問:“如果我保證價格一定低很多呢?”

女主人平靜地說:“不,我們覺得目前一點都不需要,給我們修剪草坪的男孩做得非常好,我們願意給他支付現在的工資。”

當這戶人家掛了電話,打電話的人才對自己說:“看來,他們對我很滿意,我屬於能夠把事情做得很好的人。”

原來這隻是小男孩對工作的自我檢測,既考核了服務對象的滿意度,也建立了別人對自己的忠誠度。

對待客戶也是如此。是不是合同一簽,你就立即忘記了客戶的名字?這樣做是非常不理性的,應該在得到利益之後,適當延長你服務的時間。

不論你向客戶推銷的是一件大物品、小物品、一個理念,還是一本書,你都需要關注產品後期使用的環節。即使出現問題不需要你解決,隻要你願意關注,客戶就會對你產生安全感和好感。他們會感覺你還在他們的身邊,你還會履行你的承諾,並且值得信賴!

維護長期形象

對於上班族而言,你在一家公司的表現不能說明什麼,別人看你時,會聯係你所有的職業表現,對你進行判斷。你需要在一個長的時間線上,讓自己表現得體。

拿跳槽這件事來說,多數人離職的時候,心裏會對原單位或者對以前某位領導不滿。可是肆意表達這種不滿,隻能加速讓以往的努力全部變成“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經濟學的一個術語,指的是前期已經投入的成本。

在職場中,對於其工作範疇內所投入的精力與智慧,可能短期沒有收到效益,但是不斷設定目標、不斷變換行當、頻繁跳槽,總體成本就要高得多,因為樣樣都得從頭做起,以前所謂的沉沒成本(積累的基礎)就幾乎沒有利用價值地廢棄掉了。

所以,在一家企業供職期間投入的精力、財富不能簡單視為已經沉沒,它會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其回報的價值,而繼續投入的成本會低於跳槽後再次投入新企業的成本,這一點在人脈方麵體現得尤其明顯。拿一個人和前任老板的關係來說,單從職業的角度出發,盡量不要再提起過去,這將對日後與前任老板相處大有益處。

曾經有人說:“當一個人說另外一個人的壞話時,會有17個人知道。”這也是廣告效應的範圍。

前幾天,一個朋友和他的前任老板終於“相逢一笑泯恩仇”了。他說:“其實現在回想起來,讓我進步最快的是一個對我最苛刻的老板。他讓我承受了很多挑戰和困難,也使我成長得最快、學到的東西最多。”

其實,天下沒有完美的人,但大部分人身上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東西還是很多的。

如果離職後,你有緣與前任老板見麵,一定要尊重他,也尊重自己的過往。表現自然、親切,會拉近彼此的距離並增進感情,同時又表現出你的大方和職業風度。

畢竟在這個信息流通如此自由的環境下,從我們工作的圈子和人員來看,行業、專業和客戶都是有限的,因此,彼此見麵和交流的機會會很多。網絡的發展更讓我們感到“世界越來越小了”,要時刻做好在不同場合與某人不期而遇的準備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