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苦難少年(3)(1 / 3)

景略的叔叔一直希望景略能認真讀書,幾年後如能考取功名,就算隻是當一個七品知縣,也足以光宗耀祖。所以景略七歲時,他的叔叔就讓他拜在鎮裏的毛舉人門下,從此開始係統學習儒家典籍。出於門戶之見,毛舉人一向鄙視僧道,認為出家人不冶生業,遊手好閑,又不通實務,是一群隻顧自己快活,不管他人生死的自了漢,於國計民生毫無益處。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毛舉人的想法和言論,在教授學業的同時,也影響了景略。此時,小雲對景略鄙視道士的言語,一點也不感到驚奇,蓋因毛舉人就是持此種觀點。

小雲和景略恰恰相反,他的父親原本也是讀書人,但幾次科考皆未成功,心灰意冷之下,隻得回鄉務農。此後,他喜愛上了道家學說,耕作之餘,常常在田間地頭翻閱老莊的玄學著作。及到他棄世,家無長物,唯餘下幾十卷道家典籍。小雲從三歲起開始習字,充任教材的就是《老子五千言》。

時間一久,潛移默化之功自然顯現。他對儒家所謂的修身齊家冶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毫無興趣,對儒生畢生追求的所謂立言立德立功,也是一肚子的腹誹,常常以道家理論予以駁斥。認為儒家提倡建功立業,不但對國家毫無益處,反而助長了世人的爭名奪利之心,更容易導致天下大亂。他心中理想的治國之道,是道家提倡的無為而治。

他和景略因所學不同,故而觀點相左,如冰炭不能同爐。兩人雖然要好,但隻要一涉及到諸如人生理想、治國之道之類的問題,往往就會爭得麵紅耳赤、不可開交。近兩年來,隨年紀漸長,所學日深,小雲對老莊玄學的認識,已不僅僅限於皮毛,不願再和景略作無謂之爭。再加上常年貧困生活的折磨,使他愈加早熟,沉靜寡言,鋒芒內斂,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裏。

此時,見景略還要再說,小雲急忙道:“我不想和你爭論,再說,我隻是猜想木道長想收我為徒,至於實情如何,此時尚不知曉,多說無益。說說你吧,你同意去京師學藝了?”景略道:“來找我的外省人自稱叫孔居義,是儒門宗師,我個人是希望能跟他學藝,但必須征得叔父的同意。今天一早,孔先生就來我家磋商此事,叔父素知孔先生忠義正直,是當朝重臣,當即同意我跟隨孔先生學藝。”他眼裏湧起淚光,接著道:“孔先生不愧是儒門宗師,仁義為懷,見叔父嬸娘皆已年老,於是決定將二老一起接到京師,讓我能盡孝膝前,二老也能有個幸福的晚年。”

小雲怕了拍他的肩頭,說道:“你學的就是儒術,能有幸成為儒門宗師的弟子,是前世修來的福緣,我真替你高興。”景略握住小雲的手,說道:“前往京師路途遙遠,擔心二老經不起旅途顛簸,孔先生今下午動身前往省城,準備給二老雇一輛馬車,順便雇幾個傭人,負責二老在路上的飲食起居,明天他才能返回。我擔心錯過和你告別,趁今下午有空,前來見你一麵。”他盯著小雲的雙眼,緩緩道:“我放心不下你和伯母,我走之後,你必須好好保重自己,不管多麼艱難,你必須活到咱們再見之時…….”

形影不離的夥伴轉眼就要天各一方,小雲心裏說不出的難過,喉頭哽咽,眼裏湧出淚水,說道:“你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不會讓你失望的,我們必有再見之日。”景略不再言語,拍了拍小雲的臂膀,轉身離去。米粥已經熬好,泛起陣陣香氣,小雲抹去淚水,從鍋裏盛了一碗,回到破屋,見母親猶在昏睡,俯身輕輕推了她幾下,輕聲道:“娘,你起來喝口粥吧!”

雲娘子緩緩睜開雙眼,神情極為呆滯,好一會兒方才回過神來,臉上浮起慈愛的笑容,伸出幹枯的雙手撫摸小雲的麵頰,道:“好孩子,你回來了,娘早上已經吃了,這會兒還不餓。”氣息微弱,喘息一會兒,又道:“你已經兩天沒吃東西,還是你喝了吧。”見她清醒過來,小雲歡喜無限,道:“娘,你不用擔心,外麵還有半鍋,足夠我喝的,你先喝了這碗吧。”雲娘子知道拗不過他,艱難起身,在小雲扶持下勉強喝了小半碗粥。

木榮春循著腥臊氣味傳來的方向一路前行,奔行五六裏,已出了鎮子。鎮外是大片的農田,再往外則是曠野和起伏的群山。氣味是從西麵的山裏傳來,他決心查明此事,從領後掣出拂塵,展開飛行術,奔入山裏。此時腥臭味濃重了很多,十分刺鼻,他提高警覺,放緩了腳步,聽見前麵傳來幾聲踏雪聲,緊接著幾頭野狼從草叢中竄出,向他撲來。木榮春舌綻春雷,大喝道:“好孽畜!”手中拂塵亮起一層綠光,在身前劃了一道半弧,砰砰幾聲,幾頭野狼頭骨碎裂,倒地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