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登峰造極(2)(2 / 3)

柳誠誌心知自己不同意也不行,說道:“好,就依恩公所言。”讓士兵押上景略,他和小雲一起前往皇宮。正統皇帝得知此事後,同意在皇極殿接見他們,景略乃是戴罪之身,不宜出入禁宮,在午門外待命。小雲腹內冷笑,此前侍衛告知自己正統皇帝前往太廟,下午才能回宮,此時隻是正午時分,他如何又在宮裏了?可見自己此前的猜測絲毫不錯。二人並肩步入禁宮,前行一會兒,來到皇極殿。

殿內除了十幾名內監,並無其他官員,正統皇帝坐在寶座中央,麵色陰沉,顯是心情不佳。二人行禮後,小雲道:“陛下,禍亂華夏多年的魔教,已於前日被我教殲滅,教主帝獨天被我親手擊斃,其他的魔教成員也已全部被殲,此後再也不會禍亂我國。曆經多年戰亂,華夏終歸太平。”他絕口不提景略一事,先為自己表功,無非是要讓正統皇帝領自己的情,以便待會兒在為景略開脫罪責時,可以憑此大功討價還價。

正統皇帝豈能不知他的用心,聞言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說道:“雲先生果真是神勇無敵,魔教既已被殲滅,此後朕便可高枕無憂了。”說是高枕無憂,心裏則在暗暗發愁:雲天鶴眼下已是親王加太子太師,官爵已是最高最大,此番他殲滅魔教,再立大功,我拿什麼封賞於他?難不成封他當皇帝?如不封賞,他挾此大功,非要讓我饒了獨孤景略,我又怎好拒絕?

小雲接著道:“陛下,我此番前來並不是為了表功,主要是為虎賁將軍獨孤景略討一個公道。”正統皇帝麵色一沉,說道:“獨孤景略謀反作亂,事實俱在,不容置疑,雲先生要為他討何公道?”柳誠誌見小雲一提景略之事,馬上便吃了一個閉門羹,不禁心裏一喜。

小雲緩緩說道:“謀反作亂絕非等閑之事,必須要準備周全,必須要有人協助輔佐,必須要協調好各方麵的關係後才能成事。反觀景略謀反一案,除了他一人,再無其他同黨,也無同謀,也沒見他招兵買馬擴充實力,豈不十分反常?難道就憑他一人便能獨霸齊省?景略不會如此天真吧?此事明顯不合常理,可見是有人誣告於他,希望陛下明察。”

柳誠誌心裏有鬼,聽他說完,擔心自己的陰謀暴露,神色變的緊張起來。正統皇帝其實早知景略一案乃是冤案,但他仍將景略定為了死罪,其中原因不為外人所知。景略能力極強,而為人又一向堅持原則,眼裏容不得半點沙子,就是皇帝有錯,他也是直言不諱,絲毫不留情麵,讓皇帝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在正統皇帝眼裏,他是一個無法駕馭的臣子。

戰亂之時,正統皇帝需要借助景略的能力對付敵人,就算他的言行讓人不舒服,正統皇帝也能容忍一二。但眼下戰亂已經平複,景略作為武將,已失去作用,狡兔死,走狗烹,自古如此。日後正統皇帝免不了要縱情於聲色犬馬,屆時景略肯定會有意見,與其讓他上書指責自己,不如早早把他除去,免得他讓自己下不來台。正統皇帝之所以非殺景略不可,原因就在於此。聽小雲說完,他隻是沉吟不語,並不表態。

小雲見他不置可否,心知已無法說服他啟動司法程序重新審理此案,隻得歎息一聲,接著道:“聖上,景略為人猶如光明日月,毫無私意,嚴於律己,也嚴於律人,不免給他人形成壓力,也讓心裏陰暗的人懷恨於心,所以他才被人誣告。他一向忠心為國,天下皆知,我願用生命擔保他絕無謀反作亂之事。隻要能免除景略的死刑,我甘願放棄曆次加封給我的所有的名號和官職,變成一個普通百姓。此後,我不再參與國事,不再幹涉江湖事務,也不再執掌道教,就此解甲歸田,結廬海外。聖上如能恩準,是我和景略之福,也是聖上和國家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