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選擇出身低微的馬周,對他委以重任,看中的正是馬周的能力。李世民的任人唯賢,也給李嘉誠做了一個榜樣。
2001年5月17日李嘉誠在汕頭大學演講,談到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建立與員工的關係時,李嘉誠說:“在我兩個兒子加入公司前,我的公司內並沒有聘用親屬,我認為,親人並不一定就是親信。如果是一個跟你共同工作過的人,工作過一段時間後,你覺得他的人生方向,對你的感情都是正麵的,你交給他的每一項重要的工作他都會做,這個人才可以做你的親信。如果一個人有能力,但你要派3個人每天盯著他,那這個企業怎麼能做得好啊!”
的確如此,李嘉誠並不是一個頑固的人,隻要親人做得好,同樣可以擔當重任,這其中最關鍵的便是能力。
知人善任:容人之短,用人之長
大部分的人都會有長處和短處,好像大象的食量以鬥計,螞蟻一小勺便足夠。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以量才而用為原則;又像一部機器,假如主要的機件需要500匹馬力去發動,雖然半匹馬力與500匹相比小得多,但也能發揮其一部分的作用。
——《李嘉誠如是說》
人無完人,所謂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隻有通過優化組合將每個人的特長發揮到極致,才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從而獲得完美共生。
有人曾說,在李嘉誠龐大的商業王國中,隻要是人才,就能夠在企業中有用武之地。是的,李嘉誠及其所委任的中層領導都明白這個道理。李嘉誠說,就如同在戰場,每個戰鬥單位都有其作用,而主帥對每一種武器的操作未必比士兵純熟,但最重要的是首領卻非常清楚每種武器及每個部隊所能發揮的作用——統帥隻有明白整個局麵,才能做出出色的統籌並指揮下屬,使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長處以及取得最好的效果。
在集團內部,李嘉誠徹底摒棄家族式管理方式,完全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進行運作。除此之外,他還精於搭建科學高效、結構合理的企業領導班子團隊。李嘉誠深知,企業發展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管理和人才需求,隻有適應這樣的需要,企業才能突飛猛進,否則企業就要被淘汰出局。
在李嘉誠組建的公司高層領導班子裏,各方麵人才都十分齊全。有人曾如此評論:“這個領導班子既結合了老、中、青的優點,又兼備中西方的色彩,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
當然,用人所長,並不是對人的短處視而不見,更不是任其發展,而是應做具體分析、具體對待。有些人的短處並不能直接定義為缺點,因為它是和某些長處相伴相生的,它是長處的一個側麵。
這類“短處”不能簡單地用“減去”消除,隻能暫時避開,而關鍵還在於怎麼用它。用得得當,“短”亦即長。克雷洛夫有一段寓言說,某人要刮胡子,卻害怕剃刀太鋒利,就去搜集了一批鈍剃刀,結果卻什麼都解決不了。
在一個人的身上,其才能有長也有短,用人就要用其長而不責其短。對待偏才,更應當舍棄他的不足之處而用他的長處。一位優秀的企業領導如果能懂得趨利避害,用人之長,避人之短,那在他管理之下,必定人人可用,企業興旺發達,無往而不利。
一個工程師在開發新產品上也許會卓有成就,但他並不一定適合當一名推銷員;反之,一個成功的推銷員在產品促銷上可能會很有一套,但他對於如何開發新產品可能會一籌莫展。如果管理者識人不清,讓這位工程師去負責推銷,而讓推銷員去負責產品開發,那結果可想而知。所以管理者如果在決定雇用一個人之前就能詳細地了解此人的專長,並確認這一專長確實是公司所需的話,用錯人的悲劇也就可以避免了。
拓展透析
古人說得好:“事之至難,莫如知人。”辨人才最難,而辨別偏才的能用可否則更難。這是因為事有似是而非的地方,“剛直開朗似刻薄,柔媚寬軟似忠厚,廉價有節似偏隘,言納識明似無能,辨博無實者似有才,遲鈍無學者似淵深,攻忤謗訕者似端直,一一較之,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人才優劣真偽,每混淆莫之能辨也”。所以說,世上最難的事沒有比識人更難了。每一個聰明的領導人都要精於識別偏才造成的假象,而有選擇地使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