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公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1)(1 / 3)

——聯想創始人柳傳誌的團隊管理課

物質激勵是第一位的,也是長期的

關於激勵方式,我在這裏主要講物質激勵,當然對聯想最有特色的就是認股權證。認股權證與剛才講的35%的分紅權不是一回事,那個是控股公司的,這個是上市公司的。根據香港聯交所的規定,公司10%的股份可以拿出來做認股權證,作為期權獎勵員工。現在我們有74億股,10%就是7.4億股,這是一個很大的數量。

——柳傳誌《怎樣做個好總裁》

員工激勵是企業的永恒話題,是企業長盛不衰的法寶!在柳傳誌看來,員工激勵機製是企業“好的運行機製”的核心。聯想的激勵機製主要包括兩個方麵: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而在柳傳誌看來,物質激勵是第一位的,也是長期的。

在聯想,物質激勵主要包括4個方麵:

第一個方麵是薪金。聯想薪金的發放方式是國外通用的一種叫CRG(Corporate Resources Group)的方式,強調製定薪金要公平、公正和公開。在一個企業裏麵,有很多種職能,比如搞研發的、搞銷售的、搞人事管理的和搞財務的等。什麼樣的研發人員跟什麼樣的財務人員、什麼樣的人事部人員應該在同一等級呢?CRG劃定了不同職能的人所處的薪金等級。在此聯想考慮了很多因素,比如,有兩個子公司的不同員工,都負責銷售,或者都是公關部的經理,那麼在製定薪金標準時還要考慮公司大小、公司覆蓋麵等因素。

第二個方麵是獎金。聯想的獎金有3個影響因素,一個是集團的效率,一個是員工所在部門的效率,一個是員工個人的表現。因此每個人的獎金就會有不同。比如做研發的和做銷售的,做銷售的可能六七成的獎金決定於個人表現,其他的則由他所在部門的效率決定,而做研發的50%~60%由部門和集團的效率決定,這個比例甚至占到70%~80%。

第三個方麵是福利。聯想遵照國家規定標準給員工發放福利,包括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等,但聯想對福利采取取高不取低的態度。什麼叫作取高呢?像住房公積金,國家規定的公積金額度是工資的4%~8%,聯想采取的就是8%。

第四個方麵是股權。“給員工認股權”是聯想最為成功的物質激勵。通常來說,股權激勵主要針對高層,因為企業穩定性最高的人才是高層管理者。但在聯想,普通的員工也能拿到股份,雖然不多,但也起到了兼顧作用。

拓展透析

“激勵”一詞,《辭海》解釋為“激發使振作”,即激發人的動機,誘導人的行為,使其產生一種內在的動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努力的過程。

世界上的成功企業,都是靠人奮鬥出來的,員工的素質和活力是企業前進的根本推動力。成功的企業家在經營實踐中認識到:隻有將企業的總體目標與員工的個人目標良好地結合起來,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內在潛力,使之奉獻出自己的智慧、才能,富有責任心地去努力、去創造、去革新,企業才能生存、發展和走向輝煌。而這就需要企業建立良好的激勵機製,尤其是良好的物質激勵機製。

騰訊高級副總裁、人力資源負責人奚丹說:“人不是雇員,也不是生產力,而是騰訊最有價值的資源,是騰訊的第一財富。”奚丹剛加入騰訊時,公司剛剛上市,有兩件事讓他頗感驚訝,其中一件就是騰訊的全體員工都配有期權。這在那個年代很罕見,“這是在製度上捆住員工一起做事的心態”。

2001年8月的一個下午,陳一丹召集騰訊的創始人開會。陳一丹將手上拿的一疊白信封一個一個地發到大家手上。這些信封裏裝著一張紙,上麵寫滿了英文和數字。陳一丹說了一番話,解開了大家對這封信的疑惑:“我們騰訊在未來的一天是要上市的,這是大家的期權,每個人要交一元錢,必須是一港元。”

在當時,上市、期權,對騰訊的幾位創始人來說,還很陌生和新鮮。但經過了3年的努力,騰訊的上市之夢終於不再遙遠。2004年4月騰訊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遞交了主板上市申請,騰訊公布的招股價每股為港幣2.77~3.70元。

可以說,騰訊具有一種自發的行進動力,幾乎所有人都沉浸在辛苦卻狂熱的工作氛圍中。而讓員工心無旁騖的原因是,騰訊的物質激勵幫他們解決了大部分“世俗”的問題。

生存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在業界,騰訊一直以高薪著稱。奚丹說:“騰訊員工的收入應該和騰訊在業界的地位相匹配。”每年,人力資源都會對各崗位的薪酬水平做調研,並給出相應的調薪方案,讓騰訊的薪酬在行業裏始終保持競爭力。對員工來說,他們隻需努力工作,自然就會獲得滿意的收入,也就無須為此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