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公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3)(3 / 3)

由此可見,並非所有的衝突都是有害的。管理者應該全方位思考問題,看到團隊衝突帶來的好處。有時候團隊衝突能夠充分暴露團隊存在的問題,增強團隊活力。各種不同意見和觀點的交鋒能打破沉悶單一的團隊氛圍,還能有效減少安於現狀、盲目順從等現象,衝突能激勵團隊成員積極思考所麵臨的問題,更能激發大家的創造性思維,使整個團隊充滿活力,在市場上保持強大的競爭力。

培養接班人,是領導者最重要的任務

以我辦聯想的體會,最重要的一個啟示是,除了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和戰略的判斷力外,培養人才,選好接替自己的人,恐怕是企業領導者最重要的任務了。

——柳傳誌2007年1月接受《競爭力》的采訪

一個企業活躍個一兩年不難,難的是做成百年老店,而企業生命能否上百年,看的就是一代代企業接班人的本領了。作為中國企業界最成功的領袖,柳傳誌締造了聯想傳奇。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柳傳誌過人之處莫過於他的選人、用人之道,尤其是挑選接班人之道。

在挑選接班人時,柳傳誌秉持看“前臉”也看“後腦勺”的原則。所謂看“前臉”,就是先要看此人是否有工作業績,然後給他機會給他舞台,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對事情理解對了,而不是環境所助。一旦有人符合這個標準,就是“前臉”不錯,確實是有真才實學,柳傳誌就會換一種考察方式,這種方式,他稱為看“後腦勺”。所謂看後腦勺,就是看一個人的本質,這不是平時麵對麵笑嘻嘻的談話就能發現的,需要生活中的多方麵的觀察才能了解他內心真實的東西,看出表麵沒有顯現的東西,如果確實是有德之人,就可以給他各種機會鍛煉他。

在挑選接班人時,柳傳誌秉持看“前臉”也看“後腦勺”的原則,而且堅持聯想的接班人隻能從內部產生。

美國《財富》周刊曾指出,45%的公司董事會在評估潛在人選時沒有正確的方法。目前所采用的選擇接班人的方法,如讓老CEO決定人選、套用標準模板、獵頭公司操控過程、追趕潮流都存在種種問題。因此企業接班人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的課題,做好接班工作,成了維持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

在中國,根據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性質的不同,挑選接班人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國有企業多采用行政式的上級任命,民營企業則普遍采用家族式的“子承父業”。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企業采取了培養式的內部選拔。所謂“培養式”,就是按照既定的接班人計劃,尋找或者培養一個認同企業文化並按這一原則去工作的接班人。而這一模式公認的最成功的範例就是聯想。無論是掌控聯想集團的楊元慶,執掌神州數碼的郭為,掌控聯想控股的朱立南,都是柳傳誌在企業內部一步一步培養起來的。

在柳傳誌看來,企業接班人一定要來自內部,而不是“空降”。因為要想把聯想做成“百年老店”,做成一個基業常青的企業,就要求接班人有很強的事業心,要求管理者要把企業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在企業事業第一的情況下,管理者才來獲取利益。企業事業得不到發展,管理者就無法謀求自己的利益,這樣管理者才能拚命把企業做好。這種理念決定了企業的接班人隻會從內部產生。

為了從內部產生接班人,聯想實施了繼任者計劃(Succession Planning)。所謂繼任者計劃,就是公司確定關鍵崗位的後繼人才,並對這些後繼人才進行開發的整個過程。建立有效繼任計劃的十大關鍵步驟是:

第一步:澄清高層對繼任項目的期望和傾向。

第二步:根據目標崗位建立“人才池”。

第三步:實施個性化的全方位評估。

第四步:建立一個全組織的績效管理係統。

第五步:評估個人在更高層級取得成功的潛力。

第六步:建立常規的可以執行的個人發展計劃(IDP)。

第七步:實施個人發展計劃(IDP)。

第八步:建立人才地圖。

第九步:明確員工與管理人員在係統繼任計劃中的職責。

第十步:評估係統性繼任計劃的效果。

拓展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