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公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4)(2 / 2)

我們提倡“同步的發動機”文化

聯想在做業務、做事的時候,特別注意“帶人”——事業要做出來,人也要培養出來。這樣的做事風格,逐漸成為一種文化,它被我們稱為“發動機文化”:我作為聯想的第一把手,是一個大的發動機。我希望把我的副手們(各個子公司和主要部門的負責人)都培養成同步的小發動機,而不是齒輪——齒輪是沒有動力的,無論我的發動機再強大,齒輪本身再潤滑,合在一起的係統所能提供的總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他們是同步運行的小發動機的話,我們聯動的力量將非常強大。

——柳傳誌2007年接受《IT時代周刊》的專訪

柳傳誌認為,聯想要取得長久的發展,不能隻有第一把手是發動機,其他的人都是齒輪,其他骨幹也一定要能夠做到都能成為一個同步的發動機。柳傳誌的期望是:“我作為聯想的第一把手,是一個大的發動機。我希望把我的副手們(各子公司和主要部門的負責人)都培養成同步的小發動機,而不是齒輪——齒輪是沒有動力的,無論我的發動機再強大,齒輪本身再潤滑,合在一起的係統所能提供的總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他們是同步運行的小發動機的話,我們聯動的力量將非常強大。”這就是聯想有名的“發動機文化”。

要在企業內部形成“發動機文化”,企業領導者首先要為員工提供事業發展的舞台。對於那些事業目標遠大的核心管理層人員,不帶給予他們物質激勵,還要給他們足夠的精神激勵。對此,聯想在製定了總公司的目標和戰略後,緊接著便會確定各子公司的目標和責任,和子公司的領導們具體討論要實現這個目標他們應該有的權利,並會明確獎懲標準。也就是說,目標製定以後,具體怎麼去實現,是由子公司負責人或者部門負責人及他的團隊設計的,當然在做之前,他們會把這個方案向總部彙報,以保持同步。

為了更好地促進“小發動機”運轉起來,柳傳誌提倡“三心”:“就是責任心、上進心和事業心。對於普通員工,我們要求他們有責任心,能夠踏踏實實地把本職工作做好。對於中、高層幹部,則要求他們有上進心,他們應該有更高的追求,希望有更好的物質待遇和更大的工作舞台。而對於核心層來說,比如說對於聯想的領軍人物的要求,就是要有事業心,把企業當成自己一生的事業來做,不僅要考慮企業當前如何生存和發展,還要考慮怎麼能夠讓這個企業長久地發展下去,一代一代地把事業心傳下去,把事業傳下去。”

柳傳誌還一再強調,聯想“發動機文化”中所說的發動機,一定要是“同步的”發動機。如果不同步,各做各的事情,那無論大家的積極性有多高,都很難出成績。為了保證聯想內部的發動機做到同步,聯想在組織架構中設置了總裁室的企劃部,它的職能之一,就是協調部門之間的關係,讓各個部門保證同步、一致。在柳傳誌看來:“這個方法未必最好,但很有效,避免了部門內部的不斷扯皮。”

拓展透析

和任正非、宗慶後等企業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難息的生活狀態相比,南方李錦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錦記第四代傳人李惠森的生活可謂十分愜意:一覺睡到自然醒,醒來後可以在高爾夫球場上自由揮杆。坊間傳聞,李惠森每月隻需工作兩天,他經常去加拿大滑雪,一玩就是幾個月。企業領導者過著輕鬆自由的生活,企業每年卻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在增長,達到了大多數企業領導者所向往而不及的境界。活得輕鬆而愜意的李惠森,蟬聯了2011和2012的年度“亞洲最佳雇主”和“中國最佳雇主”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