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手讓B級人幹A級事。B級人指的是那些具有豐富的知識、充沛的精力和強烈的進取心,但因工作時間不長而缺少資曆的年輕人。B級人雖然在經驗上稍差一點,但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知識麵廣,接受能力強,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著年輕人獨有的本錢——充滿幹勁和激情,急切希望有一個施展的平台。而A級人指的是那些已經具有一定資曆,工作上比較穩重成熟的中年人。他們有經驗,但工作比較老道滑頭。許多公司推行的是資曆製度,和在政府機構差不多,沒到那個資曆,就算員工再有潛能,也不會放到那個位置上去;等熬幾年公司正準備提拔的時候,人才早已走了;最後公司就成了一家“培訓公司”。其實真正能做事的就是B級人,他們才是一心為工作而奮鬥的人;而A級人老於世故,腦海裏充滿的往往是利益而不是工作。許多成功的領導者曾嚐試采用“讓B級人幹A級事”的用人模式。放手讓B級人幹A級事,不但能激發B級人的上進心,發揮他們的潛在能力,為公司創造更大的效益,而且能促使B級人更快地成為A級人,以解決公司內部人才斷層的現象。
(2)給員工自由的工作時間。現在的公司往往把員工當成一種買賣關係,給付了員工工資,就認為買斷了員工的自由;在上班時間嚴格要求員工不許做一些與工作無關的事,例如聽歌,上網或者打遊戲;哪怕沒什麼工作可做,也要員工坐在那裏,就算坐在那裏發呆也行。但要知道,員工是人而不是機器;他也有自己的快樂追求,如果長期把員工約束在一個枯燥的工作氛圍裏,不但效率低下,而且也會讓員工感覺到工作的枯燥和壓抑,這對公司和員工來說,是件兩敗俱傷的事。其實,聰明的老板會給員工一些自由的工作時間。
Google在工作中,給予員工20%自由支配時間的權利,外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而這卻正是Google的聰明之處,因為它知道即使不給員工自由時間,員工也會想辦法偷懶,與其偷偷摸摸,弄得兩邊都不爽,何不讓員工公開地、自由地支配一小段時間?更重要的是,員工的感受會完全不同,有了20%的自由時間而不是20%的偷懶時間,他感到自己被尊重,他感到自己在為興趣工作。
(3)讓員工進行自我管理。在一種被動執行上司指令的狀態下,員工的工作激情和創造性很難發揮出來,他們會很快覺得工作比較刻板與乏味,隻好消極應對。因此,領導者應給員工適當的授權,而不要事必躬親,或者事無巨細地把工作都安排好,讓員工一點表現和挖掘的空間也沒有。這種用人方式是低效而錯誤的,領導者會每天感覺很累,而部門業績卻又糟得要命。寶潔的總裁說:“別讓員工感到被過度管理,應該將責任與決策下放到組織基層。”公司應該讓員工進行自我管理,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是工作的主人,而不是被動的機器,隻有這樣才能夠讓員工找到工作得感覺,使之對工作充滿熱情。
(4)給員工好好表現的機會。當今社會,企業相當注重人才,但並不意味著任何人才都能被企業重用,因為有的人才並沒被企業注意到。現實中,很多有才華的人卻往往並不具備表現的能力,認為自己沒有遇到伯樂。可是伯樂找才也是需要看到你的才華的,而你的才華是需要你表現出來的。表現決定你的成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專門為了讓你發現而存在的,作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應該學會慧眼識人,鼓勵員工把最美的一麵表現出來,給員工好好表現自己的機會。
建立有效的跟蹤與反饋機製
【核心理論】
為什麼有些公司有個好的製度或者好的計劃,但就是執行不下去,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問題就在於公司缺乏一個有效的跟蹤與反饋機製。公司政策、計劃等做出來了,如果沒有行動,什麼都是空談。而如果建立有效的跟蹤反饋機製,則既能有效地考察下屬的執行情況,便於領導者把握政策或計劃的執行進度情況,另一方麵,還能判斷公司政策、計劃的適用性,從而及時對其做出合理的調整,保證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