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陽再叛
懷疑就像李亨心中的野火,一旦點燃,便無法撲滅。
李亨越想張鎬的話,越覺得有道理。既然史思明當初能跟安祿山一起反叛,那麼現在兵強馬壯豈能就此消停?畢竟他手裏握著的是那麼多郡和那麼多士兵。
中國古代就是這樣,皇帝並不等一個人真正謀反,隻要這個人具備一定的謀反條件,那麼這個人就會被視作危險人物,不管你曾經多麼忠君愛國。
不行,不能坐等他反叛,應該先下手為強。
李亨決定動手,經過物色,他選定了一個人選:原信都郡太守烏承恩。
烏承恩與史思明有一段淵源。
當年,史思明還沒發跡時,曾經在平盧軍使烏知義(烏承恩的父親)手下效力,烏知義待他不薄,因此史思明對烏知義一直心存感激。安祿山叛亂後,時任信都郡太守的烏承恩舉郡向史思明投降,史思明顧念舊情,對烏承恩非常照顧。等安慶緒洛陽敗逃後,烏承恩和弟弟烏承玼都曾勸說史思明向政府歸降,最後在他們的勸說下,史思明歸順李亨。
有這樣一段淵源作基礎,史思明與烏承恩的關係非常不錯,然而,當友情遭遇利益時,友情往往禁不住考驗。
李亨給烏承恩開出條件,他要買斷烏承恩與史思明的友情。
李亨的計劃是這樣的:
烏承恩到範陽後,聯合阿史那承慶除掉史思明,事成之後,對阿史那承慶叛亂的罪行既往不咎,另外賜予鐵券,對烏承恩委以範陽節度副使一職。
條件很優厚,前景很迷人。
李亨的計劃並不是他一手策劃,而是李光弼一手打造。這位唐朝中興名將就是看史思明不順眼,想除之而後快,當然,他跟史思明沒有私怨,隻有公仇。
兩難選擇擺在了烏承恩麵前,是要前途,還是要朋友?
烏承恩選擇了前途。
無可厚非。
接受任務的烏承恩馬上行動了起來:
第一步,他用自己的私財招募了一批敢死勇士,這些人是他將來行動時的有力工具;
第二步,他男扮女裝,前往史思明部將的大營進行策反。
剛開始,史思明渾然不覺,時間長了,史思明就聽到了風言風語,有的將領向史思明反映:烏承恩曾經男扮女裝進過軍營。
史思明心中一驚,他當即意識到烏承恩身上一定隱藏著一個大陰謀,大陰謀的矛頭一定是指向史思明。
史思明沒有慌亂,他不動聲色,就當什麼事情也沒發生過。
事有湊巧,幾天後,烏承恩陪同長安來的宦官一起到範陽慰問史思明,史思明決定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
史思明與烏承恩老友見麵,寒暄不已,接風宴擺過之後,便把烏承恩送到賓館休息。
分別時,兩位老友嘴上情意濃濃,心中卻已殺機四起,隻不過看誰的刀更快。
史思明首先出招,他的招是烏承恩最小的兒子。
烏承恩最小的兒子當時正好在範陽,史思明故作關切,命其到賓館看望父親,父子二人好好團聚一下。
烏承恩父子以為史思明一片好意,不承想,一個深坑已經給父子倆挖好了。
夜深了,賓館內外寂靜無聲。
烏承恩下意識看看窗外,確定無人後,小聲對兒子說:“我受命鏟除這個逆賊,事成之後,朝廷將任命我當範陽節度副使。”
窗外無人。
屋裏有竊聽器。
史思明那個時代沒有高級竊聽器,但有最原始、最初級的竊聽器——人。早在烏承恩入住前,史思明就安排了兩個勇士潛伏在烏承恩房間的床下。
現在“竊聽器”聽到了駭人聽聞的消息。
兩位勇士迅速從床下爬出,大聲叫喊著打開房門,早有準備的史思明士兵一擁而上,捆住了目瞪口呆的烏承恩父子。
史思明冷冷看了烏承恩一眼,開始搜查烏承恩的行囊,一下便搜出了李亨賜給阿史那承慶的鐵券。
看來,真是要算計我史思明啊!為什麼就不能信任我呢!
罷,罷,罷,看來我與朝廷沒有緣分。
史思明反心又起,壓也壓不住了。
精於算計的他不想一個人戰鬥,他要把麾下的部將都裹脅進來。趁著搜查烏承恩行囊的工夫,史思明把事先準備好的道具塞進烏承恩的行囊,然後又非常“吃驚”地把道具搜了出來。
道具是一份名冊,以“李光弼”的名義擬的,上麵詳細羅列著曾經跟隨史思明叛亂的部將名字,凡是在“李光弼”這份名冊上的人,全部殺無赦。
史思明預感到朝廷有一天會跟自己翻臉,因此早早造了這樣一份名冊,現在,名冊派上了用場。
鐵券和名冊擺到諸將麵前,諸將一個個被悲憤的情緒籠罩,為什麼我們都歸降了還把我們往死路上逼?
範陽又成了火藥桶。
史思明瞪著烏承恩責問道:“我什麼地方對不起你,你要如此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