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烽煙又起(2)(1 / 3)

然而轉念一想,史思明又變卦了,十三萬兵馬可是自己全部的家當,萬一在鄴郡拚光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史思明決定先作一下試探,派李歸仁率一萬兵馬進駐滏陽(距離鄴郡三十公裏),與安慶緒遙相呼應。

很快,李歸仁給史思明發回消息:鄴郡已被圍得水泄不通,短期內無藥可救。

史思明無奈地搖了搖頭,順手拿過了地圖。

經過研究,史思明決定在魏州城(河北大名)做文章,據他所知,幾天前,河南節度使崔光遠剛剛攻克魏州城,還立足未穩。

機不可失,史思明馬上率軍到了魏州城下。

魏州城裏雖然是河南節度使崔光遠坐鎮,但打仗主要靠將軍李處崟,現在史思明兵臨城下,李處崟便披掛出征。

若論單兵能力,史思明根本不是李處崟的對手,但論整體作戰,史思明明顯處於上風,他的兵多,李處崟的兵少,幾次交戰下來,史思明連戰連勝,逼近了魏州城大門。

然而,魏州城易守難攻,一時半會兒攻不下來。

史思明眼珠一轉,頓生一計。

他衝著魏州城牆上的士兵喊道:“李處崟約我們到這裏,他自己怎麼不出來啊?”

這一嗓子,要了李處崟的命。

士兵們很快向崔光遠彙報了史思明這句話,崔光遠一下緊張了起來。

崔光遠緊張,與他的一段特殊經曆有關。

李隆基從長安出逃時,崔光遠擔任京兆尹,長安陷落後,崔光遠繼續擔任京兆尹,所不同的是,以前給李隆基打工,現在則是給安祿山打工。如果沒有突發事件,崔光遠給安祿山打工的時間還會延長。

一天夜裏,同羅部落叛軍從長安馬廄偷出數千匹戰馬脫離安祿山陣營而去,崔光遠誤以為整個安祿山叛軍都要撤退,他立即下令包圍了叛軍將領在長安的宅邸。

後來一打聽才知道,跑的隻是同羅部落軍隊,多數叛軍還在長安原地不動。

自知惹禍的崔光遠索性腳底抹油跑了,一路跑到李亨所在的靈武郡,繼續當唐朝忠臣,後來輾轉出任河南節度使。

值得一提的是,死太監邊令誠東施效顰,也仿效崔光遠從長安顛顛跑到了靈武郡,本以為能得到李亨重用,結果李亨隻冷冷地說了幾個字:“拉下去,斬了!”

正因為有過長安那一段特殊經曆,崔光遠神經過敏,看誰都像叛國投敵,現在一聽史思明如此說,他便認定李處崟要與史思明裏應外合。

偏執的崔光遠把李處崟綁了起來,然後推出去,腰斬!

斬完李處崟,崔光遠如夢初醒,壞了,反間計!

一切都晚了!

心知不好的崔光遠連忙開動腦筋想補救辦法,然而,想了半宿,一無所獲。

最後,崔光遠終於想到了高招,而且一招就靈!

他的高招是,自己撒丫子先跑!

借著夜色掩護,崔光遠隻身逃出魏州城,把魏州城一城百姓和軍隊都拋在了身後。

第二天,魏州城破,三萬軍民被殺,這一切都源於倒黴的崔光遠。

功虧一簣

時間走到公元七五九年正月一日,占領魏州城的史思明做了一件大事:稱王。

史思明在魏州城北興築高台,他登上高台舉行了盛大的稱王儀式,自稱“大聖燕王”。

奇怪的是,史思明沒有直接稱帝,而隻是稱王,可能是感覺自己實力單薄,因此先謙虛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