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重回一統(1)(1 / 3)

新舊更迭

處於巔峰的李輔國被錯覺包圍,他不知道李豫已經準備對他動手,更不知道他的親密夥伴正在拆他的台。

拆台的人正是程元振,原本他是李輔國的親密夥伴,在討伐張皇後的戰鬥中他們親密無間,並肩作戰。

大功告成後,李輔國也沒忘與程元振一起分享勝利果實,經他推薦,宦官程元振成為左監門衛將軍。對程元振而言,這是一次至關重要的飛越。

李輔國以為這下滿足了程元振的胃口,沒想到程元振想要的更多,他想要的不是李輔國憐憫式的賞賜,而是李輔國手中的權力。

久在深宮,程元振察言觀色的能力不比李輔國差,他很快看透了李豫。當李輔國還被李豫的恩寵蒙蔽時,程元振已經看出李豫眼神深處隱藏的殺機。

程元振迅速靠了上去,他要跟皇帝一起扳倒李輔國,然後取而代之。

程元振對李豫說,李輔國的權勢太大,陛下應該加以限製。

李豫看了看程元振,他明白程元振的意思,再仔細一看,此人不正是代替李輔國的最佳人選嗎?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公元七六二年六月十一日,李豫下詔,免去李輔國的元帥府行軍司馬及兵部尚書職務,其餘職務保持不變。

李輔國一下驚呆了,他沒想到,不久前還把他捧上天的皇帝,這麼快就把他摔了下來。

看起來僅僅是解除行軍司馬以及兵部尚書職務,其實,這一下斷了李輔國的脊梁,被剝奪了兵權的李輔國什麼都不是,連一條癩皮狗都不如。

李輔國充滿了怨恨,但又不敢發作,隻能眼睜睜看著程元振接替自己的職務。昨天還並肩作戰,今天就苦苦相逼。

不是李輔國不明白,隻是這世界變化得太快。

被奪兵權的李輔國知道,這隻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會有第二步,第三步。

第二步很快來了,李輔國在皇宮中的住房被收回,他隻能出宮居住,再也不能享受宮中居住的福利。

李輔國知道第三步已不可避免,索性自己上疏:請求退休。

奏疏正中李豫下懷,李豫就坡下驢,邁出第三步:封李輔國為博陸王,解除中書令職務。

宦官封王,李輔國開了一個先河,然而此時的他已經破落到家了,連個看門的大頭兵都能欺負他。

被免去中書令職務後,李輔國準備到中書省去寫一份奏疏,以表對皇帝恩準退休的感謝之情。

走到門口,李輔國被攔住了。

李輔國不解地看著看門士兵,攔我做什麼?

看門士兵義正詞嚴地說道:“尚父大人已經罷相,沒有資格再進此門!”

李輔國的心情一下跌到冰點,都說人走茶涼,現在人未走,茶已涼!

李輔國呆呆地站在原地,好長時間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不無悲憤地說道:“老奴有罪,侍奉不了郎君(指李豫)了,還是讓老奴去陪伴先帝吧!”

話傳到李豫的耳朵裏,李豫不覺一聲冷笑,陪伴先帝?那是自然!隻不過不是現在!

很快,一紙詔書送到李輔國手裏,詔書上,李豫把李輔國結結實實地安慰了一番,話寫得很誠懇,很感人,很催人淚下。

可惜,都是假的!

四個月後,一位蒙麵俠客進入李輔國家中,幾聲慘叫後,俠客從李輔國家中離開。

這時,李輔國的家人發現,曾經紅極一時的李輔國大人倒在血泊之中,頭不知去向,右手也一同消失。

消息傳進皇宮,李豫懷著“悲痛”的心情下令全國通緝殺人嫌犯,同時派宦官到李輔國家中表示沉痛悼念和親切慰問,並追贈李輔國為太傅,賜諡號——醜!

被卸除腦袋的李輔國隨後被下葬,為了彌補失去腦袋的遺憾,家人用木頭刻了一個頭形,充當李輔國的腦袋。

無意之中,李輔國的一生成了一個巨大諷刺:他總以為自己頭腦靈光、智商超群,到蓋棺定論時才發現,原來隻是一塊木頭。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李靜忠,李輔國,都是木頭!都是木頭!

——張藝謀《三槍拍案驚奇》

是誰殺死了李輔國?

一時沒有定論!

多年後,梓州刺史杜濟力排眾議提拔一位武士當牙門將,眾人疑惑不解:“為什麼?這位武士沒有什麼出眾之處,為什麼單單把他提拔為牙門將呢?”

在眾人的追問下,武士道出實情:“我就是當年殺李輔國那位俠客!”

哦,原來如此!

在李輔國之後,程元振接替了李輔國的職位,二人的更迭,不意味著任何進步,隻相當於兩隻烏鴉換崗。

程元振不僅接替了李輔國的職位,同時也接替了李輔國的功能,在打壓重臣名將的道路上,他與李輔國一脈相承。

程元振很快盯上了東山再起的郭子儀,他決心把郭子儀拉下馬。

程元振開始打郭子儀的小報告,核心內容是郭子儀權勢過大,需要加以防範,李豫不置可否,不說信,也不說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