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朝義緊張地回望一眼,然後派人去通知李抱忠:“大燕帝國”皇帝史朝義把大軍留在莫州,自己親率輕騎兵前來調兵,請將軍注意君臣之間的大義!
史朝義如此說是想用君臣大義約束李抱忠,讓他盡快打開城門迎接。
其實,這一切都是徒勞,如同一個小偷提醒另一個小偷注意素質,鬼都不會搭理你!
君臣大義?
李抱忠差一點噴了出來!
你們父子倆早已破壞了君臣大義,你還有臉跟我提君臣大義!
李抱忠站在城樓上對史朝義朗聲說道:“上天不保佑大燕帝國,結果讓唐室複興。如今我們已經歸順唐朝,怎麼可能再次反複。大丈夫行事光明磊落,不想用詭計對付你們,你們還是早點找地方自保吧。另外,田承嗣肯定已經投降了,不然,唐軍怎麼可能追到這裏來!”
李抱忠一席話如同一盆涼水,將史朝義從頭澆到腳,不僅範陽調兵的計劃落空,莫州他也回不去了。
史朝義呆呆站在原地,恐懼占據了內心,這時他已經不再奢望進範陽縣城,隻想先吃頓飽飯。
史朝義幾乎用乞求的語氣對李抱忠說:“我們從早上到現在還沒有吃飯,難道不能請我們吃頓飯嗎?”
李抱忠停頓片刻:“哦,這個不難!”
不一會兒工夫,李抱忠命人將飯擺在了範陽縣城東麵,史朝義看到了久違的飯菜。
史朝義剛準備食用,就看到士兵三三兩兩一起過來向他辭行,一問才知道,人家是範陽人,到這裏就到家了,就此辭行,再也不給你史朝義打工了。
史朝義心中一陣淒涼,卻也無可奈何,樹倒猢猻散,他哪裏攔得住去意已決的猢猻。
等史朝義吃完飯一回頭,曾經的五千騎兵隻剩下幾百,而且都是胡人騎兵。
歎息一聲,史朝義上馬而去,他要繼續尋找自己的避難之所。
史朝義向東到了廣陽(北京西南良鄉鎮)城下,依舊吃了閉門羹,史朝義無奈,隻能向北,準備投奔契丹或者奚部落。
這時,追兵追了上來。
率領追兵的居然是史朝義當年最信任的李懷仙!
天下之大,已經沒有史朝義的容身之所。
放眼望去,史朝義看到了一片樹林,他頓時明白了,他的歸宿就是一棵大樹的枝頭!
在一棵大樹的枝頭上,史朝義自縊身死,結束了自己戰鬥的一生。
史朝義身死,標誌著由安祿山引發的安史之亂正式結束,這場戰亂從公元七五五年十一月開始,到公元七六三年正月結束,時間跨度為八年。
八年中,大唐王朝換了兩茬皇帝,從李隆基到李亨,再從李亨到李豫。祖孫三代手忙腳亂忙活了八年,終於將安史之亂的戰火撲滅,遺憾的是,李隆基、李亨沒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安史之亂結束,隻能帶著遺憾入土為安。
八年中,山河破碎,王朝蒙塵,百姓遭難,生靈塗炭,曾經盛極一時的帝國傷痕累累,遍體鱗傷,從此不可阻擋地走上了下坡路。
八年中,所謂的皇位在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手中如擊鼓傳花般傳遞,他們都以為自己搶到了幸福,到最後卻發現,搶到手的是一場場災難。
八年中,安祿山、史思明誤了王朝,誤了百姓,也誤了他們自己。
原本,他們都可以在範陽做快樂的豬,他們卻選擇了當痛苦的蘇格拉底,造化弄人,他們的命運發生了扭曲,於是痛苦的蘇格拉底也沒當成,最後隻能當痛苦的豬了!
情何以堪!
何苦來哉!
詩人命運
公元七六三年正月三十日,史朝義的頭顱(被李懷仙割下)被送到了長安,皇帝李豫長出了一口氣,這下可以祭告祖廟:安史之亂平息了!
朝廷收複河南、河北的消息很快傳遍全國,遠在蜀郡的杜甫得到喜訊,頓時詩興大發:
忽聞官兵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