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收入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收入主要包括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實現的收入,如工業企業生產並銷售產品、商業企業銷售商品、谘詢公司提供谘詢服務、軟件公司為客戶開發軟件、安裝公司提供安裝服務、商業銀行對外貸款、保險公司簽發保單、租賃公司出租資產等實現的收入;另外,企業發生的與經常性活動相關的其他活動,如工業企業對外出售不需用的原材料,利用閑置資金對外投資、對外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等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也構成收入。企業發生的既不屬於經常性活動也不屬於與經常性活動相關的其他活動,如工業企業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屬於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收入不屬於收入範圍。
5.費用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一般來說,任何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均要在獲取收益的過程中發生相應的費用支出。若投入少(費用少),產出多(收益多),則說明企業經濟效益好;若企業投入多(費用多),而產出少(收益少),則說明企業經濟效益不好,有待於改進,否則長期虧損會有破產倒閉的危險。因此,費用是衡量企業經濟效益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
6.利潤
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其特點如下:
(1)利潤代表企業能用貨幣表現的最終的和綜合的經營成果。
(2)利潤的金額是通過收入減費用之後的餘額來確定的。
上述六個基本會計要素之間的關係可用以下兩個基本會計等式來表示: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利潤=收入-費用
九、會計恒等式
會計恒等式是指表明各會計要素之間基本關係的恒等式,也稱為會計平衡公式。
1.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企業要開始生產經營活動,必須從投資者和債權人那裏取得一定的經營資金或一定的實物,並占用一定的資財才能開始生產經營活動。這些資財就形成企業的資產,在會計處理上以貨幣形式表現並確認為資產。這些資產要麼來源於債權人,形成企業的負債;要麼來源於投資者的資本投資,對於企業來說形成所有者權益。資產和負債與所有者權益,實際上是同一價值運動的兩個方麵。從數量上來說,其來源必然等於占用。在所有者權益數額一定的情況下,從債權人手中取得多少數額的資金,必然是使資產按同一數額增加。在負債數額一定的情況下,所有者向企業投入多少數額的資金,也必然是使資產按同一數額增加。所以,資產的價值量必然等於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之和。
這一會計等式,表明了某一會計主體在某一特定時點所擁有的各種資產,表明了債權人和投資者(即所有者)對企業資產要求權的基本狀況,還表明了資產和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之間的基本恒等關係。
這一會計等式還是會計複式記賬、會計核算和會計報表的基礎。正是在這一會計等式的基礎上,才能運用複式記賬法,記錄某一會計主體資金運轉的來龍去脈,反映會計主體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增減變動情況,才能通過編製資產負債表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信息。
2.收入-費用=利潤
企業一定時期所獲得的收入扣除所發生的各項費用的餘額,即表現為利潤。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收入不包括處置固定資產淨收益、補貼收入等,費用也不包括處置固定資產淨損失、自然災害損失、投資損失等,所以,準確地講,收入減去費用,並經過調整後,才等於利潤。
3.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一方麵必須取得收入,另一方麵伴隨著收入的取得也將發生相應的費用。在某一具體時點上,通過收入和費用的比較,形成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的利潤。作為企業的經營成果,利潤的取得表明企業現金流入大於現金流出,表明企業資產總額和淨資產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