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那些懸疑小說情節一樣,敵人的關心總是有目的的,闖媽神經過敏得超乎尋常,認為老太想通過幾本破書來改變她兒子的思想,讓她的兒子與她反目成仇。
闖媽越想越害怕,麵容憔悴,後背驚出了一絲絲冷汗,把剛下班回來的闖爸嚇了一跳,闖爸以為大半生都沒上醫院的老婆突感大病,趕緊扶住闖媽,一陣噓寒問暖後,得知了一切,闖爸不由得為闖媽的想象力感到驕傲,誇了幾句,闖媽被誇得不盡人意。
“老婆啊,孩子讀書是好事,你不能阻攔的,就像你喜歡打麻將一樣,我也不能阻止。你看,咱們家兒子從小就成績不好,幸好有一點好,就是遺傳了我的基因——喜歡文學。文學這個東西就像撿棉花,隻能通過不斷的看才能體會到其中道理。”
一旁的闖媽別過臉去,一副不樂意的樣子。闖爸不顧她那張冷落下來的臉,自己說自己的,好似自己肚子裏的墨水都是教育的理論,要全倒出來才算教育成功。
闖爸繼續說:“孩子的成長在於興趣和努力,你知道隔壁的那個鄉長的兒子,成天遊蕩無歸,一股子邪氣,看著都不是好東西,咱們的兒子可不能像那樣,我們要積極配合他學習的興趣,這在教育上叫誘導式教育。”
闖媽聽在耳中,不滿於心,恨不得馬上操起沙發靠砸倒這個陪自己睡了十幾年的男人。但自家男人就是搞教育的,教育的本身就是能有一定的說辭來說服被教育者,雖然不甘心作被教育者,但好歹這個男人曾經就是用這種方式把自己騙倒在他的懷中的。闖媽改觀之後,仔細一想,覺得老公的話十分在理。
又經博學多才的老公一番開導後,闖媽精神和思想同時覺悟了十萬分之一,開竅的腦子比豆腐腦還軟,闖媽聽了丈夫的話,卸下心裏的猜疑。當一個人的猜疑心停止的時候,心有餘悸的事總會在腦子裏轉悠,闖媽無不例外得被那餘悸給蒙住了,所以,沒有把鑰匙還給兒子,並且再三警告兒子不許靠近老太家。
敵人永遠是敵人,不管現在是否是敵人,都要防之又防,就像中日關係,不管現在兩方合作得多麼愉快,中國人永遠也不會忘那段被虐的恥辱曆史,所以,至今小日本的稱號還在中國百姓中流行著。
鄰家老太的房子被列入了禁區,何闖的表麵文章做得依舊很優秀,惟命是從得快成黃門了,而在背後他就一個勁得尋找鑰匙的藏身之所。闖媽看兒子就像看透明的塑料袋,兒子撅個屁股就知道他要放大臭屁,所以,闖媽防家賊的習慣一直都基於心,把鑰匙藏得比曹操墓還隱蔽。何闖尋了千百度也找不出鑰匙的所在,一直耐性不夠的他也就不甘心地放棄了。心不甘,情不願,於是,何闖想另尋入處,想了半天,除了想到鑽狗洞之外,就沒別的辦法了,但現在的樓房設計太人性化了,沒考慮狗的道,而這也充分體現了人狗平等或者狗人平等的一律走大門的和諧社會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