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混戰計(2)(3 / 3)

之二

公元880年,黃巢率領起義軍攻下唐朝都城長安。唐僖宗倉皇逃到四川成都,糾集殘存兵力,並請沙陀李克用出兵攻打黃巢的起義軍。第二年,唐軍已完成部署,出兵企圖收複長安。鳳翔一戰,起義軍將領尚讓中敵伏兵之計,被唐軍打敗。這時,唐軍聲勢浩大,乘勝進兵,直逼長安。

黃巢見情勢危急,召眾將商討對策。眾將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認為不宜與唐軍硬拚。黃巢當即決定:軍隊全部退出長安,往東行軍。

唐朝大軍抵達長安,不見黃巢迎戰,覺得很奇怪。先鋒程宗楚下令攻城,聲勢浩大地殺進長安城內,才發現黃巢的人馬已全部撤走。唐軍不費一兵一卒地占領了長安,眾將萬分欣喜,縱容部下搶劫老百姓財物。士兵們見起義軍逃走,紀律鬆弛,每天三五成群騷擾城內百姓。長安城內一片混亂,唐軍將領也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每天飲酒作樂,慶祝勝利。

黃巢派人探聽到城中情況,高興地說:“唐軍已進入甕中。”

當天深夜,急令軍隊急速回師長安。等到起義軍抵達長安城時,唐軍還沉靜在睡夢中。突然,兵從天降,起義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入長安城內,殺得毫無防備的唐軍血流成河。程宗楚從夢中驚醒,隻見起義軍已殺進城來,唐軍亂成一團,已無法指揮作戰,最後他在混亂中被殺。

黃巢用“關門捉賊”之計,重新占據長安。

【前人之語】

捉賊而必關門者,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複追,恐其誘也。賊者,奇兵也,遊兵也,所以勞我者也。《吳子》曰:“今使一死賊,伏於礦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命,足懼千夫。”

追賊者,賊有脫逃之機,勢必死鬥;若斷其去路,則成擒矣!故小敵必困之。不能,則放之可也。

【譯文】

捉賊的人必須關門,並不是害怕賊逃走,而害怕的是賊逃走以後,反而被他人所得而利用。況且,對逃走的賊不可以再去追擊,以免中了他的誘兵之計。所謂賊,是指偷襲別人、詭計多端、行蹤飄忽不定的敵人,他們是要消耗己方精力的人,以便實現他們的目的。《吳子》說:“現在讓一個不要命的人,隱藏到廣闊的田野中,就算派出1000人去追擊他,他們也會視而不見,顧慮重重。這是為什麼呢?是害怕遭遇偷襲而受傷。因此隻要有一個不怕死的人,他就可以使1000個人畏懼。”追擊盜賊的人,如果盜賊發現還有脫逃的可能,他必然會與追擊盜賊的人以死相搏;如果斬斷他的去路,盜賊就可以擒住了。所以,對付力量弱小的敵人,必須圍殲他;如果不能做到圍殲他,暫時放他逃走也未嚐不可。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