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並戰計(1)(1 / 3)

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

【原文】

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曳其輪也。

【注釋】

頻:頻繁、不斷地。其:指示代詞,這裏指盟友、盟軍、友軍。陣:古代作戰時用的陣式。

勁旅:精銳部隊、作戰力強的部隊。

乘之:乘,乘機。乘之,這裏指乘機加以掌控。

曳其輪也:語出《易經·既濟》。全句的意思為: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能運行了。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好比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好運行了。己方抽其友方精銳部隊,如同抽出梁柱,房屋就會倒塌,於是己方就可以控製友方。

【譯文】

采取頻繁地更換盟軍陣式,抽調盟軍陣式的精銳部隊,等到它自己日漸敗落,然後再乘機加以控製。這就好像《易經·既濟·象》所說的: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好再動了。

【戰例】

之一

秦始皇稱帝後,認為吞並六國,天下太平了,天下江山都是他的了。還有他在思想上向往神仙般的生活,想讓自己長生不老,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他曾派人到海邊去尋找長生不老藥,希望能找到神藥,這樣他就可以永坐江山了,所以他就沒有去立太子,繼承他的皇位。在皇宮內,存在兩個實力強大的政治集團。一個是以擁護秦始皇的長子扶蘇為首的蒙恬集團,另外一個是以擁護幼子胡亥為首的趙高集團。

這兩個集團所擁護主子,有著迥異的性格特征。扶蘇恭順好仁,為人正派,在國人心中享有很高的聲譽。秦始皇本意欲立扶蘇為太子,為了更好地鍛煉他,派他到名將蒙恬駐守的北線為監軍。幼子胡亥,從小就被嬌寵壞了,在宦官趙高教唆下,隻知吃喝玩樂。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達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附近),突然臥病不起。此時,秦始皇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於是,急忙召見丞相李斯,要李斯傳達密詔,立扶蘇為太子。當時掌管玉璽和起草詔書的是宦官頭兒趙高。趙高早有除去扶蘇、讓胡亥當皇帝的陰謀,看準了這是一次十分難得的好機會,故意扣壓詔書,等待時機。幾天後,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廣宗縣境)駕崩。李斯怕扶蘇回來之前,政局動蕩,所以密不發喪。趙高親自去找李斯,告訴他,皇上寫給扶蘇的信,還扣在我這兒。

現在,立誰為太子,你我可以決定。趙高又對李斯講明利害關係,如果你讓扶蘇將來做了皇帝,定會重用蒙恬,到那個時候,宰相的位置就難保了,一席話,說得李斯怦然心動,他為了保住宰相的位置決定與趙高合謀,製造假詔書,賜死扶蘇,除掉蒙恬。趙高沒費一兵一卒,隻用偷梁換柱的手段,就把昏庸無能的胡亥扶為皇帝,為他以後的專權打下基礎,也為秦朝的迅速滅亡埋下伏筆。

之二

楚漢爭奪天下,以劉邦大勝,建立漢朝為結局。這時,各異姓王擁兵自重,對劉氏天下構成最大的威脅。翦除異姓諸王,是劉邦每日考慮的大事。異姓諸王中,韓信功高蓋主,對劉邦構成最大的威脅。劉邦以借口韓信袒護一叛將為由,把他由楚王貶為淮陰侯,並調到京城居住,把他貶為淮陰侯是借此打掉韓信功高蓋主的心態;把他調到京城居住,實際上帶有“軟禁”的味道。

韓信雖然功高蓋主,但是,十分忠於劉邦。當年楚漢之爭,戰鬥激烈之時,謀士蒯徹曾建議韓信與劉邦分道揚鑣,使天下三分。

韓信拒絕了蒯徹的建議,輔佐劉邦奪取天下。而如今卻落得這樣的下場,心中怨恨至極。劉邦派陳豨為代相,統率邊兵,對付匈奴。韓信私下裏會見陳豨,以自己的遭遇為例,警告陳豨,你雖然擁有重兵,但是並不安全,劉邦不會一直信任你,不如趁此機會,帶兵反漢,我在京城裏作內應。兩個人秘密地商量好,決定伺機起事。

公元前197年,陳豨在代郡反漢,自立為代王。劉邦親自率兵征討陳豨。韓信與陳豨約定,起事後他在京城詐稱奉劉邦密詔,以保護呂後及太子為名,來襲擊呂後和太子,以便兩麵來夾擊劉邦。可是,韓信的計謀被呂後得知。她與相國蕭何設下一計,來對付韓信。呂後就派人在京城四處散布:

陳豨已除,皇上大獲全勝,即將凱旋。韓信聽到這個消息,又沒有見到陳豨派人來聯係,心中難免有些恐慌。一日,相國蕭何親自到韓信家中,謊稱陳豨已死,叛亂已平定,皇上已班師回朝,文武百官都要入朝慶賀,請韓信立即進宮。韓信因設計謀劃此事,變得很心虛,但是相國來請,隻好與蕭何一同進宮。結果被呂後秘捕,囚在長樂宮之鍾室。半夜時分,韓信被呂後處死。韓信至死也不知道,陳豨已死的消息,是呂後派人製造的謊言。陳豨的反叛,是在韓信死了兩年之後才得以平定。

【前人之語】

陣有縱橫,天衡為梁,地軸為柱。梁柱以精兵為主,故觀其陣,則知精兵之所在。共戰他敵時,頻更其陣,暗中抽換其精兵,或竟代其為梁柱,勢成陣塌,遂兼其兵。並此敵以擊他敵之首策也。

【譯文】

列陣有縱向與橫向。陣中有“天橫”,首尾互對,是陣的大梁;“地軸”在陣中央,是陣的支枕。梁和柱的位置都是部署主力軍的地方。因此,注意觀察敵人陣形,就能發現敵人主力軍的位置。如果與友軍聯合作戰時,應設法多次變換友軍的陣形,暗中替換它的“天橫”“地軸”,也就是抽掉它的主力用自己的部隊去替換,或者派自己的部隊去代替友軍梁和柱,這樣一定使友軍的陣地無法由他自己所掌控,這時,要立刻吞並友軍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