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敗戰計(1)(3 / 3)

之二

西漢時期,北方匈奴勢力逐漸強大,不斷率兵來犯中原。飛將軍李廣任上郡太守,抵擋匈奴南下。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外出打獵,路上遇到三個匈奴兵的襲擊,宦官受傷逃回。飛將軍李廣見匈奴兵太囂張了,在自己的領地胡作非為,十分惱火,便親自率領百名騎兵前去追擊。一路追了幾十裏地,終於追上匈奴兵,殺了兩名,活捉一名,正準備回營時,忽然發現有數千名匈奴騎兵也朝這裏開來。匈奴騎兵也發現了李廣,但看見李廣隻有百名騎兵,以為是為大部隊誘敵的前鋒,不敢貿然出擊,急忙上山擺開陣勢,觀察動靜。

李廣的騎兵十分恐慌。李廣沉著冷靜地說:“我們隻有百餘騎,離我們的軍大營有幾十裏遠。如果我們逃跑,匈奴肯會追擊我們。如果我們按兵不動,敵人肯定會懷疑我們後麵有大部隊,他們決不敢輕舉妄動的。現在,我們繼續前進。”到了離敵陣僅有二裏地光景的地方,李廣命令:“全體下馬休息。”李廣的士兵卸下馬鞍,悠閑自得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著戰馬在身旁津津有味地吃著青草。

匈奴將領感到非常奇怪,派了一名軍官出陣觀察情況。李廣立刻命令上馬,衝殺過去,一箭射死了觀察情況的軍官。然後又回到原地,繼續休息。

匈奴將領見此情形,就更加恐慌,料定李廣是誘敵之計,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後,感覺到李廣的百餘騎仍無動靜。匈奴將領害怕遭到大部隊的突襲,慌慌張張地領兵逃跑了。李廣的百餘騎安全地返回大本營。

【前人之語】

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諸葛而後,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煥死,河西恟懼。以張守珪為瓜州刺史,領餘眾,方複築州城。版榦裁立,敵又暴至,略無守禦之具,城中相顧失色,莫有鬥誌。守珪曰:“徒眾我寡,又瘡痍之後,不可以矢石相持,須以權道製之。”乃於城上,置酒作樂,以會將士。

敵疑城中有備,不敢攻而退。又如齊祖珽為北徐州刺史,至州,會有陳寇,百姓多反。珽不關城門,守陴者,皆令下城,靜坐街巷,禁斷行人,雞犬不亂鳴吠。賊無所見聞,不測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設警備。珽複令大叫,鼓噪聒天,賊大驚,頓時走散。

【譯文】

用兵通常是虛虛實實,沒有固定的方法。本來已處於劣勢,便把不加防備的樣子完全暴露給敵人。自從諸葛亮以來,運用這條計謀的有很多人。如唐玄宗時期,吐蕃人攻下了瓜州,守將王君煥死於雙方的交戰中,河西一帶的老百姓心裏非常恐懼。朝廷派張守珪為瓜州刺史。張守珪率領民眾修複城牆,剛裝好築牆的夾板木樁,吐蕃人突然進攻,城中沒有防禦的武器裝備,老百姓嚇得個個麵如土色,根本沒有鬥誌。守珪說:“敵人兵強馬壯,而己方不及,並且戰爭創傷還沒有修複,不能用利箭、擂石與敵人對戰,必須用智謀來取勝。”於是,就在城樓上擺好酒席,與將士們把酒言歡。吐蕃人見了,懷疑城中設有伏兵,便不敢貿然進攻,就撤退了。又如,北齊祖珽任北徐州刺史,剛到任,就有南陳大軍來進攻,許多老百姓驚慌失措。祖珽命令不關城門,叫守城士卒坐在街巷裏,街道上任何人不準通行。全城悄然無聲,雞不打鳴,狗不狂叫。南陳軍什麼也沒看見,什麼也沒聽見,不明情況,懷疑是座空城,正當敵人迷惑不解的時候,祖珽命士卒大聲叫喊,喊聲響徹雲霄,南陳軍大吃一驚,紛紛逃跑了。

【賞析】

空城計是一種心理戰術,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城中空虛,就是所謂“虛者虛之”。敵人產生懷疑時,在不知城中真實情況下,不敢貿然行動,當敵人的懷疑成真時,便不敢再進兵,隻好退兵。敵人害怕城中設有埋伏,怕陷入埋伏圈內。但這是己方走的在別人看來是一步險棋,其實己方多少已有勝算的把握。使用此計,並不是己方刻意所求的,是當前情勢所逼,是在危急情況下,蒙蔽敵人的策略。運用此計的關鍵,是要知道並掌握敵人主帥的心理和性格特點。

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原文】

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注釋】

疑中之疑:疑,懷疑。全句的意思為:在疑陣中再布疑陣。

比之自內,不自失也:語出《易經·比·象》:“比之自內,不自失也。”此句可以理解為利用敵人派來的間諜為己方服務,可以有效地保存自己,打敗敵人。

【譯文】

在敵人疑陣中布疑陣,即反用敵人安插在己方的間諜傳遞假情報,來打擊敵人。利用敵人派來的間諜為己方服務,可以有效地保存自己,削減敵人實力從而打敗敵人。

【戰例】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