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是一種能散發出香氣和香味的物質,是配製香精的原料。香料又俗稱大料,主要分為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
在古代,香料的運用非常廣泛,可以用於巫術儀式、咒語、淨化、防腐、化妝、香水、治療,甚至用做毒藥。此外也可用於烹飪、食物貯存和調味。
人類與香料的關係最早應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代,考古學家在公元前3500年埃及皇帝晏乃斯的陵墓中發現的油膏缸內的膏質仍有香氣,似是樹脂或香膏。聖經《舊約》埃及記第30章記載:“請你取用香料,即蘇合香、沒藥、楓子香、純乳香,各種香料必須重量相同,然後按照製造香料的技術製造熏香……。”文中提到的香料都是由樹脂等天然物質製成的。
而在中國,香料同樣有著悠久的曆史,在5000年前的黃帝神農時代,人們就將花、果實、樹脂等芳香物質作為敬神明、祭祀、清淨身心和喪葬之用,後來逐漸用於飲食、裝飾和美容上。
《中華古今注》記載:“胭脂起於紂。自三代以鉛為粉,秦穆公女美玉有容,德感仙人,肖史為燒水銀作粉與塗,亦名飛雲丹,傳以笛曲終而上升”,說明脂粉一類產品早在夏、周、商三代時已經使用。
秦漢以後,香料的運用更為廣泛,品種由於海外的引進也變得更為豐富。
現如今,香料的品種自然是曆史上最為豐富的了,我們在這裏為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的香料。
古希臘人稱為“香草之王”的羅勒,是最大眾化的料理用香草。迷迭香,其葉帶有頗強烈的香味,被稱為“聖母瑪麗亞的玫瑰”,而且有許多藥效。
蒔蘿又名土茴香、小茴香,葉片鮮綠色,有水芹科特有的刺激香味,多用做食用調味,最常見的用法是撒在魚類冷盤及煙熏鮭魚上,以去腥添香或做盤飾。
鼠尾草,味香性溫,是意大利人的最愛。在古羅馬時代,鼠尾草有“救世仙草”的美譽,它有鎮靜、解熱、幫助消化等作用,還能對肉類內髒食品除腥提味。
香茅,具有檸檬及柑橘的清香,是一種常用的烹飪香料。
而當代最昂貴的香料之一是藏紅花,生產一磅藏紅花需要35000到100000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