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美容術的文明古國之一,《史記·佞幸列傳》記載:“故惠孝時郎侍中皆冠俊儀,貝帶,傅胭脂粉。”這是說官員為了美容,臉上還擦了胭脂粉。

那麼,胭脂是什麼呢?

胭脂,也做“臙脂”,是一種用於化妝和畫畫的紅色顏料,也泛指鮮豔的紅色。

關於胭脂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紂以紅藍花汁凝作脂,以為桃花妝”,說的是商紂王最早發現了紅藍花汁凝結成脂,可以用於養顏美容。這紅藍花是燕北的一些民族所稱的燕支花,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淘去黃色後,即成鮮豔的紅色染料,即胭脂,所以,胭脂又稱為燕脂。

另一種說法是,胭脂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匈奴貴族婦女常以“閼氏”(胭脂)妝飾臉麵。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大量的異國物品,其中就包括了胭脂。而漢朝大將軍霍去病攻占匈奴的焉支山後,匈奴人皆哭道:“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焉知山產胭脂,失去焉知山,匈奴女子沒胭脂用就不美麗了。

胭脂粉一開始男女都用,後來則是女人用的時候更多。

漢代以後,女人們用胭脂扮紅妝者與日俱增,且經久不衰。曆代詩文中都有大量的關於紅妝描寫,如“誰堪覽明鏡,持許照紅妝。”“青娥紅粉妝”“射生宮女宿紅妝”,等等。

胭脂除了飾麵,還可點唇,如“唐熙時,都下競事妝唇,婦女以分妍否,其有名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十七種。”

唐宋時期風行淚妝、額黃妝、梅花妝和佛妝。據說,淚妝是楊貴妃發明的一種麵妝,宮女們覺得淚妝很美,就爭相仿效。《楊妃傳》記載:“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娥眉朝至尊。”

梅花妝的典故最為動人:“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後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竟效之,今梅花妝是也。”這種裝扮傳到民間,世間女子都紛紛效仿。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且“修容”還是中國人社交禮儀的基本要求,因此小小的胭脂水粉就有了大市場,美容產業縱貫古今,幾乎從未衰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