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菜又稱浙江菜,主要由杭州菜、寧波菜、紹興菜、溫州菜四個流派所組成,富有濃鬱江南特色,是中國著名的八大菜係之一。

浙菜的形成受到當地資源特產的影響。浙江靠近東海,氣候溫和,水陸交通方便,其境內北半部地處我國“東南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河漢密布,盛產稻、麥、粟、豆、果蔬,四季時鮮源源不斷。這些豐富的烹飪資源、眾多的名優特產,與卓越的烹飪技藝相結合,使浙江菜出類拔萃地獨成體係。

浙菜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經越國先民的開拓積累,漢唐時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時期的繁榮和明清時期的發展,其基本風格已經形成。

浙菜的形成也有其曆史文化的因素。浙菜曆史悠久,起源很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浙菜的烹飪原料就已經相當豐富。吳越春秋時期,越國定都會稽(今紹興市),使錢塘江流域的農業、商業、手工業生產得到了迅速發展,為浙菜的形成初步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到隋唐時期,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寧波、溫州二地海運副業的拓展,使得對外經濟貿易交往頻繁,尤其是五代吳越曾建都杭州,當地經濟文化益顯發達,人口劇增,無不為浙菜的發展和崛起產生巨大的推動力,使浙菜的烹飪技藝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南宋建都杭州,對推動以杭州為中心的浙菜的創新與發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此次大遷移中,北方的達官貴人和勞動人民大批南移浙江,因此,也把北方的京都烹飪文化帶到了浙江,使南北烹飪技藝廣泛交流,飲食業興旺繁榮,烹飪技術不斷提高,名菜名饌應運而生。據《夢梁錄》卷十六“分茶酒店”中記載,當時杭州諸色菜肴有280多種,各種烹飪技法達15種以上,烹調風味南北皆具,一派繁榮景象。

自南宋以後的幾百年,全國的政治中心雖在北方,但浙江以富有的資源,發達的文化,工商業的繁庶,吸引了北方大批名廚雲集杭州,也使杭菜和浙菜係從萌芽狀態進入發展狀態,浙菜從此立於全國菜係之列。

總之,浙菜以品種豐富,菜式小巧玲瓏,菜品鮮美滑嫩、脆軟清爽,在眾多菜品中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