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尖椒篤菜任君嚐”的滬菜(1 / 1)

滬菜即上海菜,是中國的主要地方風味菜之一,內容洋洋大觀,舉凡大菜、點心、小吃和零食等無所不包,這是因為上海菜其實是杭州、寧波、徽州、揚州、蘇州和無錫菜的綜合體。

上海在唐代稱為海濱漁村,北宋末期改稱上海商埠,此時始對飲食文化的發展有些認識。自1843年上海開埠以來,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四方商賈雲集,飯店酒樓應運而生。到20世紀30、40年代,各種地方菜館林立。這些菜在上海各顯神通,競爭激烈,又相互取長補短,融會貫通,這為博采眾長,發展有獨特風味的上海菜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這種特殊背景下,從前名不見經傳的滬菜得以迅猛發展。從鴉片戰爭開始,經過百餘年的孕育,上海本幫菜吸收北京、山東、四川、廣東、湖南、湖北、江蘇、浙江、河南、福建等眾多流派之長,借鑒西餐某些技法,逐步形成自成一體的年輕菜係。由於它師承多家,模仿性強,又注重形格,獨創新意,故而朝氣蓬勃,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

滬菜有八個派別,其中之一便是“海派四川風味”。所謂“海派四川風味”,實際上是四川、江蘇風味相結合的結果,它的基地則是上海的梅龍鎮酒家。川蘇風味醞釀在抗日戰爭時期,經過8年的反複磨合,使得長江上、下遊的菜肴風味逐步融合,形成一個新菜種。由於海派川菜具有許多遺傳優勢,因此適應性強,在食界評價甚高。

上海本幫菜,是上海的鄉土菜肴,是從農家菜發展而來,比較樸素實惠,以紅燒、生煸見長,口味較重,善濃油赤醬,頗有家常風味。後來,吸取了無錫、蘇州、寧波等地方菜的特點,參照十六幫派的烹調技術,兼及西菜、西點之法,使花色品種有了很大的發展。

經過長期的實踐,在取長補短的基礎上,上海菜改革了烹調方法,品種多樣,別具一格,最終形成了上海菜的獨特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