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禮銀杏是孔府菜中的一道珍品。“詩禮銀杏”不僅寓意深遠,而且還是一道開胃健脾、營養豐富、風味別具的佳肴。

眾所周知,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教兒子學詩習禮的故事被後人稱做“詩禮垂訓”。所以“詩禮傳家”成為孔府延續兩千餘年的傳統。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午),為紀念孔子教子學詩習禮的“庭訓”,孔子的後人在孔子故宅內建造了“詩禮堂”。

詩禮銀杏就來源於“詩禮堂”院內的兩棵銀杏樹。這兩棵銀杏樹栽植於宋朝年間,曆經千餘載,仍然枝葉茂密,遒勁挺拔。傳說這兩株銀杏之所以茂盛不衰,是因為受了孔子聖靈的護佑。

特別是那棵雌銀杏,濃蔭半院,千百年來春華秋實,至今仍然果實累累。尤為令人驚歎的是,這棵銀杏樹所結的果實,特別飽滿,而且香甜異常。於是,孔府廚師便取了樹上的銀杏,趁鮮去淨殼及果內脂皮,入開水鍋中氽過,除淨異味,然後放入用白糖、蜂蜜調製的湯液中,煨至酥爛即成,稱之為“蜜臘銀杏”。

當這道菜獻到宴席上時,“衍聖公”孔祥珂(孔子七十五代孫)認為此菜味道雖好,但其名不雅,也不含蓄。當他了解到所用銀杏是取之“詩禮堂”院內古樹之上時,當即取名“詩禮銀杏”。

在我國古代人的認識中,銀杏樹是長生不老之樹,將“詩禮”與銀杏連在一起,既可借此紀念孔子的“詩禮垂訓”,又可借銀杏的長生不老之意,表達對孔府“詩禮傳家,世代不衰”的心願,一名雙關。由此,“詩禮銀杏”成為孔府菜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