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辣湯是河南著名風味小吃。關於胡辣湯的起源還有一段傳說。

相傳,在三國時期,曹操率軍與袁紹對峙於官渡,曹軍糧草告急。軍糧官萬般無奈之中,隻好命令夥夫們搜集紅薯葉、紅薯幹,又將肉切成絲狀,一同燴於鍋中,再拌以炒熟的紅薯麵糊,放鹽並雜以辣椒、胡椒等菜蔬作料,作為兵士夜間充饑之用。不意其味竟異常鮮美,且食後耐饑頂餓。曹操偶然品嚐到了這種湯食,大加讚賞,遂親將其命名為“胡辣湯”。

據說,這名軍糧官姓張名保勝,祖籍鄧州。戰後,張保勝解甲歸田,將胡辣湯製法帶回鄧州。張的子孫們遂以經營這種湯食為業,生意竟頗為興隆;同時,他們又在實踐中加以演化改進,如以麵筋取代薯幹,以木耳取代薯葉,並雜以更多作料,使其色香味俱佳,其聲名更加遠揚,最終成為一方名吃。張保勝因此被尊為這一行業的“祖師爺”。至今,在鄧州不少經營胡辣湯的老戶家中,還供奉著他的畫像。

鄧州胡辣湯配料以鮮肥羊肉、麵筋、麵糊為主,雜以大蔥、生薑、花椒、胡椒、辣椒、茴香、金針菇等20餘種菜蔬作料,色褐味鮮。食前加幾滴小磨香油、陳醋,則更是異香撲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