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乃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曆史,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很早以前,東洞庭莫厘峰上有一種奇異的香氣,人們誤認為有妖精作祟,不敢上山。一天,有一位膽大勇敢的姑娘上山砍柴,剛走到半山腰,便聞到一股清香,受好奇心所驅,她冒著危險,爬上懸崖,來到山峰頂上,隻見在石縫裏長著幾棵綠油油的茶樹,一陣陣香味就是從樹上發出來的。

她在茶樹上采了些葉芽就下山了,誰知一路上,這茶葉散發出了濃鬱香氣。回到家裏,姑娘感到又累又渴,就取出茶葉,但覺滿屋芬芳,姑娘大叫“嚇煞人哉,嚇煞人哉”!她拿芽葉泡了一杯水喝,果然香沁心脾,滿口芳香,疲勞頓消。姑娘喜出望外,決心把寶貝茶樹移回家來栽種。第二天,她帶上鋤頭,把小茶樹挖來,移植在西洞庭的石山腳下,加以精心培育。幾年以後,茶樹長得枝壯葉茂,茶樹散發出來的香氣,吸引了遠近鄉鄰。姑娘用采下來的芽葉泡茶招待大家,大家讚不絕口,問這是何茶,姑娘隨口答曰:“嚇煞人香”。從此,嚇煞人香茶漸漸被人們引種繁殖,遍布了整個洞庭西山和東山。

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到此視察,品嚐了這種湯色碧綠、卷曲如螺的名茶,大為讚賞,但覺得“嚇煞人香”之名頗為不雅,於是題名“碧螺春”。從此該茶成為年年進貢的貢茶。

洞庭碧螺春產區是中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錯種植。茶樹、果樹樹枝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了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鬆、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優異。

碧螺春茶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隱翠、清香淡雅、鮮醇甘厚、回味綿長,其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之稱。當地茶農對碧螺春描述為:“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

品賞碧螺春茶是一件頗有情趣的事。品飲時,先取茶葉放入透明玻璃杯中,以少許開水浸潤茶葉,待茶葉舒展開後,再將杯斟滿。一時間杯中猶如雪片紛飛,隻見“白雲翻滾,雪花飛舞”,觀之賞心悅目,聞之清香襲人,端在手中,頓感其貴如珍,宛如高級工藝品,令人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