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鳳酒是中國曆史名酒之一。西鳳酒始於殷商,盛於唐宋,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燦爛曆史文化。
西鳳酒出自陝西省鳳翔縣柳林鎮。鳳翔古稱雍州,是中華民族先祖的定居地之一,也是後稷教民稼牆的地方,曆來具有釀酒之利。
鳳翔是民間傳說中產鳳凰的地方,有鳳鳴岐山、吹簫引鳳等故事流傳。唐朝以後,又是西府台的所在地,人稱西府鳳翔,酒也因此而得名。遠在唐代西鳳酒就被列為珍品。
在曆史上,關於西鳳酒還流傳著六個著名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周公慶捷”。殷商晚期,牧野大戰時,周軍伐紂獲得成功,周武王便以家鄉出產的“秦酒”(即今西鳳酒,因產於秦地雍城而得名)犒賞三軍;爾後又以秦酒舉行了隆重的開國登基慶典活動。周成王時,周公旦率軍東征,平息了管叔、蔡叔、霍叔的反周叛亂,凱旋後在歧邑周廟(在今天的岐山縣)以秦酒祭祀祖先,並慶功祝捷。
第二個故事是“賜酒解毒”。春秋時期雍城(鳳翔)附近三百餘“野人”殺吃了秦穆公的幾匹良馬,被當地的官吏抓獲,押往都城以盜治罪,秦穆公製止並赦免了他們所犯之罪,且將軍中秦酒賜予“野人”飲用,以防“食馬肉不飲酒而傷身”。後來秦、晉、韓之戰爆發,秦穆公被晉惠公率軍圍攻在龍門山下不得突圍,正在危急關頭,突然有一隊“野人”殺入重圍,一陣大殺大砍,令晉軍大敗,晉惠公被擒。這正是三百餘“野人”為報穆公昔日“盜馬不罪,更慮傷身,反賜美酒”之恩。
第三個故事是“秦皇大甫”。秦王政二十五年五月,秦軍攻破燕國和趙國,秦王下令“天下大甫”,即舉行全國性的飲酒盛會,秦王和文武百官開懷暢飲秦酒,以示慶賀。同七月秦軍攻破齊國,至此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秦始皇又以秦酒舉行了隆重的開國登基稱帝大典,再次下令“天下大甫”,舉國同慶。從此秦酒便成了秦王朝的宮廷禦酒。
第四個故事是“以酒行禮”。漢代,秦酒更名為柳林酒。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時,柳林酒遂作為朝廷饋贈友邦的禮品,隨絲綢之路的商賈駝隊傳至中亞、西亞和歐洲各國。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在長安曾以柳林酒為將軍霍去病率領的征西將士餞行壯色,遂士氣大振,多次擊敗匈奴。據《鳳翔縣誌》載:從漢高祖至文景帝,祭五疇活動曾19次在雍城舉行,朝廷文武百官、騷士墨客日夜暢飲柳林美酒。
第五個故事是“蜂醉蝶舞”。唐儀鳳年間,吏部侍郎裴行儉送波斯王子回國,行至鳳翔縣柳林鎮亭子頭村附近,時值陽春三月,忽然發現路旁蜜蜂蝴蝶墜地而臥。裴侍郎很奇怪,遂命駐地郡守查明原因,方知是柳林鎮上一家酒坊的陳壇老酒剛開壇,其醇厚濃鬱的香氣隨風飄至鎮東南五裏外的亭子頭村,使蜂蝶聞之醉倒。裴公十分驚喜,即興吟詩一首:“送客亭子頭,蜂醉蝶不舞,三陽開國泰,美哉柳林酒。”鳳翔郡守遂贈美酒一壇予裴侍郎。回朝以後,裴侍郎將此酒獻於高宗皇帝,皇帝飲之大喜。自此,西鳳酒又被列為唐皇室禦酒。
第六個故事是“蘇軾詠酒”。北宋文學家蘇東坡任職鳳翔簽書判官時,在鳳翔東湖喜雨亭落成之日,邀朋歡盞,暢飲柳林酒,酒後留下了驚世名篇《喜雨亭記》,並用“花開酒美曷不醉,來看南山冷翠微”的佳句盛讚柳林酒,至今在鳳翔東湖尚有其墨跡遺存。
總之,西鳳酒自古有名,唐貞觀年間,西鳳酒就有“開壇香十裏,隔壁醉三家”的榮譽。到明代,鳳翔境內“燒坊遍地,滿城飄香”,釀酒業大振,路人常“知味停車,聞香下馬”,以品嚐西鳳酒為樂事。至今,民間仍流傳著“東湖柳、西鳳酒”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