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建築

在中國古代,由於一個王朝的都城不但是政治中心、經濟管理中心、軍事指揮中心,還是文化中心、教育中心。

阿房宮是秦代最大的建築之一,與長城和秦始皇陵齊名,被譽為“天下第一宮”。

為什麼要修建阿房宮呢,因為秦始皇嫌鹹陽宮太小,不足以展現他君臨天下的威儀。傳說,秦始皇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每征服一國,就會繪製該國的宮室圖。所以,阿房宮的建造集合了當時全國各地宮殿建築的優點,規模空前,氣勢宏偉。

阿房宮開始建於公元前212年,這一年,秦始皇征發刑徒七十餘萬人伐運四川、湖北等地的木材,開鑿北山的石料,在渭河南的上林苑中開始興建阿房宮。但實際上,由於工程過於浩大,阿房宮最終隻是秦始皇心中的一座宮殿,一直到秦朝滅亡時,此宮仍然沒有竣工。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阿房宮,但龐大的工程還沒有建成,夢想長生不老的始皇帝就於公元前209年死在尋找長生不老藥的路上。工匠們隨之被驅趕到臨潼建造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建造完工後,秦二世又重新開始建造阿房宮。但是,秦二世即位第二年,陳勝吳廣起義,隨後,秦王朝被推翻。從時間上推算,從秦始皇下令修建阿房宮起一直到秦王朝覆滅,阿房宮工程總共曆時不到四年。而阿房宮前殿的夯土占地54萬平方米,夯土台高12米,建造完這個台基總共需要650萬立方米的黃土,而四年的時間並不寬裕,這其中還不包括工人取土和運土的時間。所以從時間上看,阿房宮顯然是建不起來的。

秦末起義軍將領項羽率部下進入鹹陽,項羽的部下“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所有的宮殿都化為一片焦土,但這其中並不包含阿房宮。

阿房宮的前殿是這個工程的核心工程,遺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規模非常宏大。為什麼把它叫做阿房宮呢?這是因為阿房宮是建在秦代一個叫“房”的地方。古代“阿”字讀阿(a一聲)時,通常表示“這個、那個”的意思,所以“阿房宮”這三個字的意思就是:在“房”這個地方建的一座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