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住寺廟,道士則住道觀。道觀是中國道教供奉神像和進行宗教活動的廟宇,通常稱為宮、觀、廟。道教建築主要是廟宇建築組群,由於祭祀名山大川、土地城隍等神的祠廟曆來都由道士主持,所以許多這類祠廟也為道教建築。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起源於民間巫教和神仙方術,初步形成於東漢末年,其本身沒有成熟的宗教理論。南北朝時期,佛教東來,給道教以重創,道教痛定思痛,於是模仿佛教,宗教形態才開始趨於完備。唐朝的道教奉老子李耳為先祖,上尊號為“太上玄元皇帝”,也就是西遊記裏麵的“太上老君”。同時,道教人發散思維,將曆史和傳說中的人物,以及祠祀中的自然界神納入道教神的統係,所以,道教宮觀供奉的內容大大增加。

唐代,李唐皇室自稱是老子李耳的後裔,尊老子為“聖祖”。後來,宋朝皇帝也把唐朝的這種做法搬來。由於唐、宋皇室的尊崇,宮觀大興,信徒日增,道教的發展到達極盛。唐代皇帝在命各州建佛寺的同時也令其建道觀一所。當時,唐長安城內有大道觀10餘所,其中著名的有唐玄宗之女金仙、玉真兩位公主出家為女冠的兩個道觀;還有位於城市中心大道旁的玄都觀。宋朝真宗時,各主要祠廟都是道觀,其中玉清昭應宮為天下最大最華麗的道觀,有建築2620間。唐宋以後,道教繼續發展。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創全真教派,其徒丘處機得成吉思汗禮遇,道教盛極一時,明清以後逐漸式微。

很有趣的是,道教的許多宗教儀式都是模仿佛教,所以道觀建築與佛寺基本相同,沒有特別的區別於其他宗教的特征。如佛寺山門設兩金剛力士,道觀設龍虎神像;佛寺天王殿設4天王,道觀設4值功曹像;佛寺大雄寶殿供三世佛,道觀三清殿供老子一氣化三清像;佛寺有戒壇、轉輪藏,道觀也有同類建築等。或許是模仿痕跡太重了,所以道觀中沒有佛寺中某些特殊的建築,如大佛閣、五百羅漢堂、金剛寶座塔等。除此以外,道觀中的塑像與壁畫的題材多為世俗常見,建築風格也比較接近世俗建築。

在今天,現存的道觀還有很多,不過都為明清時重建的,屬於早期遺物的很少。其中比較重要的有,蘇州城內的玄妙觀、山西永濟縣的永樂宮、北京白雲觀、江西貴溪縣龍虎山正一觀,陝西周至縣秦嶺北麓樓台觀,四川成都青羊宮等。山林道觀也有許多藝術水平較高的遺物,最著名的有青城山、嶗山和武當山等。山林道觀多結合奇秀險怪的山形地勢建造,不僅本身空間靈活,造型優美,而且構成了大麵積的環境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