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美學的表現體現在很多方麵,但若說綜合體現,非園林莫屬。
中國古代的園林有兩種,一種是皇家園林,一種是民間的私家園林,皇家園林的代表是頤和園,而蘇州園林則是私家園林當之無愧的代表。
雖然頤和園是皇家園林的代表,但實際上,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集中在江南一帶。古人對蘇州園林就曾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讚美。這是因為從春秋時期以來,蘇州一直是我國南方的重要城市,它的物質之豐裕、文化之發達,以及山明水秀的優越條件,自晉室南遷以後直至清代都首屈一指,曆代貴族官僚因此不斷地在蘇州建造供他們享受的園林。
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努力,現存的蘇州古典園林數量與品質都相當可觀。其中,最為著名的有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和網師園。當然,不僅僅是蘇州園林,在江南其他地方和北方地區,至今也保存著一些著名的古典園林,如前麵講過的北京的頤和園,還有北海,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等。
中國古典園林的園景主要崇尚拜自然為師,“照貓畫虎”,即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的景色,達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所以,園林中除大量的建築物外,還要鑿池開山,栽花種樹,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風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畫為藍本,又從詩詞中尋找情調,構成許多如詩如畫的美景。很多人都說,中國古典園林的確是建築、山池、園藝、繪畫、雕刻以至詩文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
中國古典園林所以有這樣傲人的特點,是由園林的性質決定的。我們知道,不論是封建帝王還是官僚地主,他們既貪圖城市的優厚物質享受,但又希望享受到“山水林泉”的樂趣。於是,他們才建造了很多園林,以達到身居城市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在中國古代,園林可是富貴人家的花園,於普通百姓而言,是禁地。園林的四周都有圍牆,景物藏於園內。而且,除少數皇家宮苑外,園林的麵積一般都比較小。要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再現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是突破空間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間表現出無限豐富的園景,但中國的園林設計師們卻解決了這一困難。
園林設計師們通常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采用劃分景區和空間,以及“借景”的辦法。這種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麵積較小的江南私家園林,可謂是最有用武之地。例如,蘇州多數園林的入口處,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為屏障,適當阻隔遊客的視線,使人們一進園門隻是隱約地看到園景的一角,幾經曲折才能見到園內山池亭閣的全貌。
蘇州的留園則以布局緊湊、變化多端、有移步換景之妙為特點而著稱於世。在園門入口處,設計師們先用漏窗,來強調園內的幽深曲折。至於園內的景,是隨著曲折的平麵,移步換景,依次展開的。
而劃分景區和空間的手法,則是通過巧妙地利用山水、樹木、花卉、建築等,把全園劃分為若幹個景區,各個景區既有自己的特色,同時又著重突出能體現這一園林主要特色的重點景區。僅以蘇州最大的園林拙政園為例,全園包括中、西、東三個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園的精華所在。園中,水的麵積占去了園地的一大半,亭榭樓閣,大半臨水,造型輕盈活潑,並盡量四麵透空,以便盡收江南水鄉的自然景色。在空間處理上,設計師們則利用山、池、樹木、亭、榭,少用圍牆。所以,你在園中行走,會發現園內空間處處溝通,互相穿插,具有豐富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