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有一種民居,會像我國的四合院那樣引人矚目。四合院是一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很多人都見過。它的格局是,一個院子四麵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它們從四麵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四合”的“四”是指東、西、南、北四麵,而“合”即四麵房屋圍在一起,形成一個近似的“口”字形。
在南方是見不到四合院的,四合院是北方民居的獨特商標,特別是北京的四合院,是北方四合院裏最具特色的。遼代統治者當時在北京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建築四合院。經金、元,至明、清兩代,逐漸完善,最終成為北京最有特點的居住形式。經過數百年的營建,北京四合院從平麵布局到內部結構、細部裝修都形成了北京特有的“京味”風格。
北京正規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采用對稱的辦法建成。基本形製是分居四麵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東、西廂房,四周再圍以高牆形成四合,開一扇門。大門辟於宅院東南角“巽”位。房間總數一般是北房包括三間正房和兩間耳房,東、西廂房各三間,南房不算大門有四間,連大門洞、垂花門共17間。
在古時候,四合院內宅居住的分配是有規矩的,內宅中位置優越顯赫的正房,都要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北房三間僅中間一間向外開門,稱為堂屋。兩側兩間僅向堂屋開門,形成套間,成為一明兩暗的格局。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年節時設供祭祖的地方在堂屋,堂屋兩側多做臥室。東西耳房可單開門,也可與正房相通,一般用做臥室或書房。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廂房也是一明兩暗,正中一間為起居室,兩側為臥室。
在四合院中間,也就是空的地方叫庭院,大部分四合院的庭院都很寬敞,裏麵植樹栽花,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在這裏的人們穿行、采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地方。
北京四合院很講究人與自然的統一,院內種樹種花,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人愛種的花有丁香、榆葉梅、海棠等,樹多是棗樹與槐樹。盆栽花木最常見的是石榴樹、銀桂、夾竹桃、金桂、杜鵑、梔子等,至於階前花圃中的草茉莉、牽牛花、鳳仙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中不可缺少的美景了。
在清代,有句俗語叫“天棚、魚缸、石榴樹、老爺、肥狗、胖丫頭”,這形容的就是四合院內的生活,可以說是四合院生活比較典型的寫照。四合院一般是一戶一住,不過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壓力,也有了多戶合住一座四合院的情況,稱為“大雜院”。
在生活用水方麵,四合院很科學。它的排泄多采用滲坑的形式,俗稱“滲井”“滲溝”。遺憾的是,四合院內一般不設廁所,廁所多設於胡同之中,稱“官茅房”。
很多富貴人家的四合院都有影壁。它的主要作用在於遮擋大門內外雜亂呆板的牆麵和景物,美化大門的出入口,有人進出宅門時,迎麵看到的首先是疊砌考究、雕飾精美的牆麵和鑲嵌在上麵的吉辭頌語。這些頌語主要以“福”、“祿”、“壽”,或“五穀豐登”、“吉祥如意”、“福如東海”的字樣或圖畫居多。
實際上,任何一個事物的存在都不是沒有來由的。北京四合院建築的規劃布局完全是從北京城的規劃而來的。它以南北縱軸對稱布置和封閉獨立的院落為基本特征,形成以家庭院落為中心、街坊鄰裏為幹線、社區地域為平麵的社會網絡係統,同時也形成了一個符合人的心理、保持傳統文化和鄰裏融洽關係的居住環境。可以說,北京四合院是中國古人倫理、道德觀念的集合體,藝術、美學思想的凝固物,是中華文化的立體結晶。